小别庐山,惜真面、忘携粉本。
费半日、东涂西抹,徒供一哂。
有客同来吴季子,平生最识周公瑾。
尽从旁、指示颊三毫,心难印。嘶骑发,装池进。
踪迹远,须眉近。怕丹青见惯,因疑成信。
他日重飞天上写,诸君但索图中骏。
却翻猜、扇外放翁谁,惊相问。
小别庐山,惜真面、忘携粉本。
费半日、东涂西抹,徒供一哂。
有客同来吴季子,平生最识周公瑾。
尽从旁、指示颊三毫,心难印。嘶骑发,装池进。
踪迹远,须眉近。怕丹青见惯,因疑成信。
他日重飞天上写,诸君但索图中骏。
却翻猜、扇外放翁谁,惊相问。
这首词是清代词人周之琦的《满江红·其三》,通过对庐山小别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小别庐山,惜真面、忘携粉本",开篇即写出离别庐山时未能带走山水真容的遗憾,暗示了庐山景色之美。"费半日、东涂西抹,徒供一哂",通过描绘自己试图用笔墨记录却难以捕捉庐山神韵的场景,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自嘲。
"有客同来吴季子,平生最识周公瑾",引入了吴季子这一历史人物,以他的眼光来赞美庐山,同时也暗寓与友人共赏的情谊。"尽从旁、指示颊三毫,心难印",进一步强调了庐山之美难以用言语或画笔完全传达。
下片转而抒发对未来的想象和对友人的思念:"嘶骑发,装池进",意指友人离去,词人期待着将来能将庐山之美以画作呈现;"怕丹青见惯,因疑成信",担心过于频繁的描绘会让美景变得熟悉而失去神秘感,反而引发怀疑。"他日重飞天上写,诸君但索图中骏",表达出词人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希望在画中留住庐山的精髓。
最后两句"却翻猜、扇外放翁谁,惊相问",以幽默的方式收尾,想象自己在画扇上见到友人,竟误以为是陆游(放翁)复活,出人意料的惊喜,既表现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词风的诙谐。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庐山的深情厚意和艺术追求。
举眼惊如许,衰怀强自安。
爱凉临水坐,遣病借花看。
物物同天地,人人各肺肝。
从来泾与渭,混作一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