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依高柳,春流入乱畦。
山门初下马,丛薄乍闻鸡。
古柏枝全屈,新蒲叶半齐。
老僧迟客久,携手上招提。
野寺依高柳,春流入乱畦。
山门初下马,丛薄乍闻鸡。
古柏枝全屈,新蒲叶半齐。
老僧迟客久,携手上招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的寺庙之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野寺依高柳”,以“野寺”点出寺庙的自然环境,高柳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春流入乱畦”一句,将季节与景色巧妙结合,春水潺潺,流过杂草丛生的小田地,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门初下马,丛薄乍闻鸡”两句,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诗人刚从山门下车,便听到远处鸡鸣声起,既表现了时间的变换,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古柏枝全屈,新蒲叶半齐”描绘了寺庙内外的自然景观,古柏苍劲,枝条弯曲,新蒲嫩绿,叶片整齐,对比鲜明,既体现了时间的更迭,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成长。
最后,“老僧迟客久,携手上招提”两句,以老僧的热情款待和共同攀登招提(寺庙)的动作,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情感。
回鞭指西日,客心倦长途。
嘉树蔼如荠,造此静者庐。
主人常独游,日夕林野娱。
下马聊延伫,秋色照轩除。
扃锁室东户,窥见架上书。
栖禽稍动竹,晚风始飘梧。
山翁傍晚归,霜雪生鬓须。
再拜乞高言,诲我方徐徐。
道深意弥歉,养至中乃虚。
性情果堪挹,文章固其余。
归拟守冲漠,躁念终当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