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意赠王常侍》
《古意赠王常侍》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绣户纱窗北里深,香风暗动凤凰簪。

组紃常在佳人手,刀尺空摇寒女心。

欲学齐讴逐云管,还思楚练拂霜砧。

东家少妇当机织,应念无衣雪满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wángchángshì
táng / yángyuán

xiùshāchuāngběishēnxiāngfēngàndòngfènghuángzān
xúnchángzàijiārénshǒu

dāochǐkōngyáohánxīn
xuéōuzhúyúnguǎnháichǔliànshuāngzhēn

dōngjiāshǎodāngzhīyìngniànxuěmǎnlín

注释
绣户:精致的门窗。
纱窗:薄纱窗户。
北里:市井深处。
香风:带有香气的微风。
凤凰簪:装饰有凤凰图案的发簪。
组紃:细长的丝线。
佳人:美女。
刀尺:裁剪工具。
寒女:贫寒女子。
齐讴:齐地的歌曲。
云管:云一般的笛声。
楚练:楚地的白色丝绸。
霜砧:寒冷的石砧。
东家:东边邻居。
少妇:年轻妇女。
机织:纺织。
无衣:没有衣服。
雪满林:树林被雪覆盖。
翻译
绣户纱窗深藏北里,香气悄悄飘动着凤形发簪。
细密的丝线常常在美女手中穿梭,但裁剪的刀尺却让贫寒女子心中凄凉。
想要学习齐地的歌谣,随着云一般的笛声起舞,又怀念楚地的洁白布料,擦拭着寒冷的砧板。
东邻的少妇正在织机前劳作,她或许会想到,没有衣服的人们在雪覆盖的树林中受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北里冬景,通过对织物制作细节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寒冷天气中无衣之人的关怀。"绣户纱窗"设置了一个温馨而又封闭的室内空间,"香风暗动凤凰簪"则透露出一丝春意,但这种生机却被"组紃常在佳人手"所淡化,因为这些精致的织品并未惠及寒冷中的人。

"刀尺空摇寒女心"此句表达了对织布女子孤独冷清境况的同情。接下来的"欲学齐讴逐云管,還思楚练拂霜砧"则通过古代名女的比喻,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追求和历史感怀。

最后两句"东家少妇当机织,应念无衣雪满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关怀对象——那些在严冬中仍需劳作以求温暖的人,以及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整首诗通过对织物制作的精细描写和对寒冷天气中人群的深刻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社会洞察力。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

黄金辞暮夜,关西畏四知。

清节励严霜,芳名千古垂。

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

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

二家秉峻德,遐风念在兹。

(0)

采菊

天地有终极,人生岂常尔。

年寿不可知,富贵焉足恃。

昔为春边荑,今随秋草薙。

四时夏代谢,百年递成毁。

区区世人心,讵能远物理。

所以采菊翁,悠然了斯旨。

(0)

春仲小园社集分得虾字

遗荣无梦侍金华,幽事閒身一壑奢。

齿分暮年增犬马,心怜春水长鱼虾。

数声黄鸟求偏切,十里青山望不遮。

社酒渐堪寻胜赏,东风早破碧桃花。

(0)

刘山人送牡丹·其三

嘉名一一署周藩,黄紫还谁数洛阳。

秀色定知誇绝代,此花真不愧花王。

(0)

哭施龙冈先生·其一

夫子持衡日,吾生弱冠年。

品题千古遇,文字万人传。

薄技惭知己,明时失大贤。

茫茫白日暮,何以问苍天。

(0)

南行江水清,不比渡黄河。

青山两厓间,隐隐轻舟过。

去时挽逆流,且喜东风便。

归来水应驶,无风好放船。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