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辞暮夜,关西畏四知。
清节励严霜,芳名千古垂。
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
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
二家秉峻德,遐风念在兹。
黄金辞暮夜,关西畏四知。
清节励严霜,芳名千古垂。
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
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
二家秉峻德,遐风念在兹。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坚守高洁品德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对高尚节操的赞美与敬仰。首句“黄金辞暮夜”,以黄金喻指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夜晚(象征困难时刻)依然坚持不渝,暗示着人物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纯洁的心灵。接着,“关西畏四知”引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正直和勇气,即使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也能坚守原则。
“清节励严霜”一句,将人物的高洁品行比作严冬中的霜雪,比喻其品格坚贞不屈,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依然保持清白。这样的描写,不仅凸显了人物的道德力量,也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
“芳名千古垂”则表达了对这些人物名声永存的期待,认为他们的美德和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永恒的典范。这种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通过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人物的影响力和道德感召力。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
最后,“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引用另一个典故,说明这种高尚品德并非孤例,而是有传承和影响的。薛夫子的故事再次强调了教育和榜样的重要性,以及高尚品德在社会中的传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构建了一个充满道德光辉的世界,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诗中人物的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