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黄金辞暮夜,关西畏四知。

清节励严霜,芳名千古垂。

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

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

二家秉峻德,遐风念在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坚守高洁品德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对高尚节操的赞美与敬仰。首句“黄金辞暮夜”,以黄金喻指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夜晚(象征困难时刻)依然坚持不渝,暗示着人物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纯洁的心灵。接着,“关西畏四知”引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正直和勇气,即使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也能坚守原则。

“清节励严霜”一句,将人物的高洁品行比作严冬中的霜雪,比喻其品格坚贞不屈,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也依然保持清白。这样的描写,不仅凸显了人物的道德力量,也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

“芳名千古垂”则表达了对这些人物名声永存的期待,认为他们的美德和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成为永恒的典范。这种对高尚人格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家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通过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人物的影响力和道德感召力。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能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

最后,“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引用另一个典故,说明这种高尚品德并非孤例,而是有传承和影响的。薛夫子的故事再次强调了教育和榜样的重要性,以及高尚品德在社会中的传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典故,构建了一个充满道德光辉的世界,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诗中人物的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答邓介繁远寄二首·其一

岁月疲奔走,山林道转尊。

水云淹粤海,吏隐忆江藩。

命驾谁千里,长城自五言。

汉文称有道,何日更承恩。

(0)

由云阳登陆途中杂咏五首·其五

廿载风尘役,三春道路人。

瞻天行渐近,知己仗谁亲。

漂泊悲游子,支离笑逐臣。

绝怜芳草色,随处傍征轮。

(0)

感事二首·其二

自许风尘上,乾坤眼底空。

红颜翻易掷,白眼转相同。

逐客书难问,长门赋未工。

为君思往事,真负气如虹。

(0)

又和元夕四首·其二

闾阎多乐事,弦管竞先鸣。

月色晴还见,星光聚转明。

千杯为酒阵,五字作诗城。

折简吾能至,烛残漏几更。

(0)

王观察八柏亭二首·其一

宅以三槐胜,亭因列柏留。

岁寒偏不改,春翠日添稠。

门亦曾罗雀,材非但蔽牛。

悠悠伤往事,气节自千秋。

(0)

将发益津留别江应雷二首·其二

旧业馀三径,幽居傍五渠。

孤山时养鹤,濠濮久观鱼。

上国多鸳侣,承家有鹭车。

箕裘看汝在,莫自托樵渔。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