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心幽迹亦幽,短发白照湖波秋。
贤才固不在散地,吾道已付于沧洲。
手中自保一竿玉,世上万事如浮沤。
江湖既远不足问,岁月云往谁能留。
君不见长安得意者,朝腰金,暮围玉,名位岂肯卑微休。
野人心幽迹亦幽,短发白照湖波秋。
贤才固不在散地,吾道已付于沧洲。
手中自保一竿玉,世上万事如浮沤。
江湖既远不足问,岁月云往谁能留。
君不见长安得意者,朝腰金,暮围玉,名位岂肯卑微休。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的作品,以"休"字为韵脚,描绘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野人心幽迹亦幽”,写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隐逸,身处自然之中,心境清幽。接下来的“短发白照湖波秋”描绘出一幅秋日湖边的画面,诗人独自一人,白发映照水面,流露出岁月的痕迹。
诗人认为真正的贤才并不受限于世俗地位,“贤才固不在散地”,表达了对人才价值的独立判断。他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寄托在“沧洲”,即水边之地,象征着隐逸和淡泊。诗人强调“手中自保一竿玉”,意指保持自我节操,视世间万物如过眼云烟,唯有内心之玉(可能指高尚品德)最为珍贵。
“江湖既远不足问,岁月云往谁能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最后,诗人以长安得意者的奢华生活为反衬,讽刺了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他们朝夕之间的荣华富贵并不能长久,而自己的选择却是“名位岂肯卑微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沈周超脱世俗、坚守内心的精神风貌,具有浓厚的隐逸文化气息。
寒人气象寒于冰,闻有嘉运无由乘。
阳和吹嘘品汇生,燕谷冻瘁漠未惊。
年华四十盱畔城,惯处涸竭忘流盈。
六张五角长合并,百虑一得嗟何曾。
鸣悲自昔起不平,苦调往往抽毫成。
穷衰到处难得朋,坐使见笑苍蝇声。
心知俗誉不足荣,分死枯槁羞逢迎。
由来极晦亦小明,不在壹郁居蛮荆。
翰林先生天下名,风裁如鉴初无情。
偶然误许筳与楹,重言既出众懦兴。
譬彼卧蛰因雷醒,恩文抚接曲尽诚。
更剡荐牍辨玖琼,匹夫有获万口称。
此世不复投清泠,正恐疏阔如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