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厌俗不免俗,老去求閒未遂閒。
学道已输先得髓,读书空愧仅窥班。
逍遥我欲游尘外,屈曲渠能自世间。
目断汉庐烟树老,悠悠白鸟独飞还。
早年厌俗不免俗,老去求閒未遂閒。
学道已输先得髓,读书空愧仅窥班。
逍遥我欲游尘外,屈曲渠能自世间。
目断汉庐烟树老,悠悠白鸟独飞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的作品,他以友人仲退的韵脚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早年的矛盾心态,既厌恶世俗却又未能完全摆脱;随着年龄增长,试图寻求闲适,却发现自己并未真正实现。诗人感叹在修道和读书上都未能达到理想境界,只能羡慕那些先于自己领悟大道的人,以及那些能在世间自由穿梭的人。
"早年厌俗不免俗"揭示了诗人年轻时对世俗的反感,但又无法完全脱离;"老去求閒未遂閒"则表达了老年时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却发现这并非易事。"学道已输先得髓,读书空愧仅窥班"两句,诗人自谦在修行和学问上的不足,与古代大师如班固相比,深感惭愧。
"逍遥我欲游尘外,屈曲渠能自世间"表达出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追求逍遥自在,然而现实中的曲折使他明白,人生道路并非总能如愿。最后两句"目断汉庐烟树老,悠悠白鸟独飞还"描绘了一幅寂寥的画面,诗人遥望远方,只见汉庐(可能指隐居之处)在烟树中显得苍老,而白鸟独自飞翔,似乎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归隐之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竟日断青山,云根于何植。
弥空绝飞云,雨意于何测。
旷野落平荒,纵有难遽识。
情炎拂夏威,遂与征途逼。
怀此周道阴,翻怪山情匿。
晨驱宿途中,忽动前山色。
合沓萃冥苍,行岫俄先得。
凉薰反其吹,霢霂旋飞北。
飘闪下日晖,光尘次以克。
坐使烟颜除,旦昏收爽息。
百里分近遥,迷茫昏黛即。
始信肤寸功,卓哉孤嶂力。
奇峰何足誇,君看垂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