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如车盖,虚亭带夕阴。
萧萧露叶下,霭霭浦云深。
好鸟频翻翮,幽人亦散襟。
祗愁霜霰集,摇落岁华心。
嘉树如车盖,虚亭带夕阴。
萧萧露叶下,霭霭浦云深。
好鸟频翻翮,幽人亦散襟。
祗愁霜霰集,摇落岁华心。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秋树次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景象。首句“嘉树如车盖”运用比喻,将高大的树木比作华盖,形象地展现出枝繁叶茂的秋树给人带来的广阔和庇荫之感。接下来的“虚亭带夕阴”则描绘了空旷的亭子在夕阳余晖中拉出长长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萧萧露叶下”通过“萧萧”一词,描绘了秋夜露水滴落树叶的声音,增添了秋意的凄清。而“霭霭浦云深”则以“霭霭”形容云雾缭绕,远处的水边更显深远,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悠远。
“好鸟频翻翮”写的是鸟儿在秋风中频繁振动翅膀,似乎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也暗示着生机并未完全消退。诗人“幽人亦散襟”借幽居之人展开衣襟的动作,表达自己在这样的景色中心情舒展。
最后,“祗愁霜霰集,摇落岁华心”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担心霜雪的到来会带走秋天的繁华,触动了诗人内心对于岁月流逝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敏感。
饭了从容,消闲策杖,野望有何凭仗。
帆归远浦,鹭立汀洲,千树好花微放。
芳草池塘,锦江楼阁,隐隐云埋青嶂。
向东郊、极目天涯,不见故人惆怅。
归去也、翠麓崎岖,林峦掩映,消遣晚来情况。
幽禽巧语,弱柳摇金,绿影小桥清响。
挥扫龙蛇,领略风光,陶写丹青吟唱。
这云山好景,物外烟霞,几人能访。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
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
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相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
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
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
免葛藤丛里,婆娑游子,梦魂颠倒。
出世登真,须凭刚志,决要顿开灵慧。
消尘止念,绝爱忘忧,恬淡自然知味。
雷震一声,火发三田,半夜乌飞千里。
透帘帏、铅鼎温温,恣饮玉壶香腻。
堪下手、策凤攀鸾,烹金间木,游赏洞房佳瑞。
倾光吐秀,塞海冲山,真气遍充天地。
乘履风云,摘骑日月,不比寻常儿戏。
把玄珠收取,大罗归去,圣贤同域。
避世安时,同尘处顺,渊默至人谁识。
鹑居*食,藓径萝龛,深密养廉宁极。
浮枕有定,出入无方,逆顺神机难测。
乐箪瓢、笑傲林泉,未肯折腰形役。
当此际、*几松窗,唇歌舌弹,渴饮玉壶春色。
一怀皓月,两袖清风,真个个中消息。
方外生涯,静中意味,不许等闲攀摘。
待迷云、吹散玉绳高洁,自知端的。
堪叹群情,迷津宛转,飘荡甚时休歇。
争头竞角,抵死漫生,一向恋家贪业。
利锁名缰,欲浪恩山,酒市花衢颠蹶。
骋喽*似蚁循环,不念鬓华如雪。
谁肯向、大朴林中,无为乡里,闲伴老聃庄列。
珠获象罔,梦断华胥,高枕洞天日月。
三界廓然,八表冲虚,湛湛灵光通彻。
这逍遥劫外,妙哉真乐,世间难说。
过隙年光,如毛尘事,暗把物情移换。
浮生扰扰,背觉随尘,酒色利名萦绊。
凭君看取,历代英雄,楚越周秦唐汉。
漫遗留、坏冢颓碑,千古是非不断。
闻早悟、碧玉壶中,白云堆里,别有翠霞宫殿。
三天雅会,五彩光攒,朝赴紫微琼宴。
阆苑瑶池,绛阙清都,信任逍遥游玩。
笑愚顽苦海,贩骨无休,往来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