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山高断旅魂,可堪云水隔烟村。
分甘赖有东屯稻,托赠初无西瀼园。
淮上纷纭鼙鼓震,海隅络绎羽书奔。
何时却得同樽酒,弟劝兄酬笑语喧。
木落山高断旅魂,可堪云水隔烟村。
分甘赖有东屯稻,托赠初无西瀼园。
淮上纷纭鼙鼓震,海隅络绎羽书奔。
何时却得同樽酒,弟劝兄酬笑语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寄和叔(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隔山水,难以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木落山高断旅魂”,以秋日落叶、高山阻隔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友人相隔两地、难以相见的孤独与忧愁。接着,“可堪云水隔烟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空间上的隔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
“分甘赖有东屯稻,托赠初无西瀼园”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粮食的匮乏,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这里“东屯稻”和“西瀼园”分别代表了诗人生活的两个地方,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赖与期待。
后半部分“淮上纷纭鼙鼓震,海隅络绎羽书奔”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最后,“何时却得同樽酒,弟劝兄酬笑语喧”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愿望,期待着能够与友人共享美酒,畅谈欢笑,以此来慰藉彼此的心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长乐富山水,杖屦足追游。
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
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羁思,何必羡封侯。
暮雨疏帘捲,爽气飒如秋。送征鸿,浮大白,倚危楼。
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
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西去,别语却从头。
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景升得二蒯,坐论胜凶残。
正当丧乱时,能使憔悴宽。
缤纷多士至,肃穆万里安。
能收众材助,图大信不难。
诸公龙凤姿,有待久盘桓。
得一固足兴,致之岂无端?
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
盖云器有极,在理良足叹。
六街尘断早凉生,细葛含风体更清。
官府吏闲时乐易,市廛人喜政和平。
挥金蔌蔌宫槐蕊,鸣玉淙淙御水声。
观阙渐迎初日上,马头还傍绿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