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行藏见大机,娄阊晴色正熹微。
千身水月寻常现,八翼云天自在飞。
核种西池桃已熟,苗长东海蕨初肥。
太湖万顷家林外,为报君王已拂衣。
咫尺行藏见大机,娄阊晴色正熹微。
千身水月寻常现,八翼云天自在飞。
核种西池桃已熟,苗长东海蕨初肥。
太湖万顷家林外,为报君王已拂衣。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王司寇还自金陵寄讯四首(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咫尺行藏见大机”,以“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暗示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接着,“娄阊晴色正熹微”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阳光初照,河面波光粼粼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千身水月寻常现,八翼云天自在飞”两句,通过“千身水月”和“八翼云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无限遐想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水中的月亮似乎在千变万化中显现,而天空中的云朵则自由自在地飞翔,寓意着心灵的解放与追求。
“核种西池桃已熟,苗长东海蕨初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界的描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西池的桃子已经成熟,东海的蕨菜刚刚开始生长,这些具体的景物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含了生命成长与成熟的哲理。
最后,“太湖万顷家林外,为报君王已拂衣”一句,以太湖的广阔与家林的宁静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仿佛在说,他已经远离了君王的视线,选择了一条归隐的道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江风飘已尽,庭树但苍翠。
如何欻到眼,馀容殿春事。
恭惟太夫人,指挥扫芜秽。
咄嗟丹槛开,芳蕤生意气。
矧乃叠石根,端有尘外致。
何必风人萱,愿言树之背。
畴昔杂荆杞,只今照阶戺。
吾人剪拂功,是事亦不细。
物理庶可推,倚杖一歔欷。
太史声名重,江楼昔有言。
诗清排屈宋,意古挹羲轩。
飞栋苍云合,窥鱼白羽翻。
台高萦水府,气爽返梅魂。
市远风埃洁,川腴草木繁。
沧浪初出日,瓠落可浮樽。
曲岸疏帆影,枯槎隐烧痕。
秋容天漠漠,春意雨昏昏。
地易规模在,碑新典则存。
溪山重入座,先哲岂虚论。
攘攘宇宙内,经营固多端。
有求皆劳生,此身岂能安。
艰难出都门,所历百辛酸。
秣马临远道,欲去复盘桓。
久客人情深,决别泪汍澜。
亲知无别语,劝我但加餐。
去去忍回首,西望路漫漫。
缅怀白云下,矫首时独看。
平生扁舟兴,来此事征鞍。
来时颜色好,归时衣裳宽。
上马不能恨,下马不敢叹。
但愿还家乐,不辞行路难。
岁暮何所思,道南咸与籍。
出门泥漫漫,跬步成乖隔。
人情未免俗,节物复感迫。
念我江海人,纾节慕古昔。
少年弄柔翰,颇谓得所适。
岂有轩冕心,况自便菽麦。
人生不可意,变态忽如弈。
狼藉太学生,俯就科举责。
居然五六载,颇不料损益。
贫贱思富贵,富贵悲迫阨。
所得九牛毛,置身岂良策。
何如谢客儿,会稽卜佳宅。
文章富贵心,山水乐幽僻。
长安不可居,季冬犹絺绤。
缅望悲故乡,恨无晨风翮。
寒窗九转肠,纷乱不可绎。
此意竟谁语,坐觉鄙吝积。
不见二三子,讵可论肝膈。
悠悠百世名,浩浩此生迹。
离娄烛千里,盲不见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