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池中鱼,安识鱼心乐。
池鱼非子心,此乐竟何托。
乃知鱼与我,所乐皆自然。
升沉各有适,动静同一天。
北海垂天云,西江斗升水。
宁知涸辙馀,中有扶摇起。
观水固有术,观鱼意何如。
我意傥相契,烦君寄素书。
子非池中鱼,安识鱼心乐。
池鱼非子心,此乐竟何托。
乃知鱼与我,所乐皆自然。
升沉各有适,动静同一天。
北海垂天云,西江斗升水。
宁知涸辙馀,中有扶摇起。
观水固有术,观鱼意何如。
我意傥相契,烦君寄素书。
这首诗以观鱼为引,探讨了人生境遇与内心感受的深刻哲理。诗人通过“子非池中鱼,安识鱼心乐”开篇设问,巧妙地将人与鱼置于同一思考框架下,暗示了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困难。接着,“池鱼非子心,此乐竟何托”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指出即使身处相似情境,个体的感受和快乐来源也可能大相径庭。
“乃知鱼与我,所乐皆自然”一句转折,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鱼还是人,其快乐都源于自然的本质,强调了内在情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升沉各有适,动静同一天”则表达了对人生起伏、境遇变化的平和态度,认为无论处于何种状态,内心都能找到平静与满足。
“北海垂天云,西江斗升水”运用壮丽的自然景象作比,象征人生的广阔与渺小并存,提醒人们在面对宏大的宇宙时,应保持谦逊与敬畏之心。“宁知涸辙馀,中有扶摇起”则借喻困境中的希望与转机,鼓励人们即使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也应保持乐观与坚韧。
最后,“观水固有术,观鱼意何如”提示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论,而“我意傥相契,烦君寄素书”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理解者分享内心感悟的愿望。整首诗通过观鱼这一日常景象,深入探讨了人生哲学、情感体验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日日思亲未拜亲,何时乞我自由身?
同来客子送归尽,更送後来无数人。
不信东皇也有私,如何偏宠杏花枝。
於中更出红千叶,且道此花奇不奇。
只道横枝春未回,又疑不肯犯寒开。
逢人问讯花消息,不识江梅只蜡梅。
去年看梅南溪北,月作主人梅作客。
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
腊前欲雪竟未雪,梅花不惯人间热。
横枝憔悴涴晴埃,端令羞面不肯开。
缟裙夜诉玉皇殿,乞得天花来作伴。
三更滕六驾海神,先遣东风吹玉尘。
梅仙晓沐银浦水,冰肤别放瑶林春。
诗人莫作雪前看,雪後精神添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