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阴远阁雪风乾,向暮维舟水色寒。
火号荧荧今夜烛,因知江北报平安。
野阴远阁雪风乾,向暮维舟水色寒。
火号荧荧今夜烛,因知江北报平安。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董嗣杲在夜晚停船于烽火矶时的情景。首句"野阴远阁雪风乾",写出了野外阴暗处的远阁在经过一场雪后,风已停歇,积雪初干,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次句"向暮维舟水色寒"进一步描绘了天色渐晚,江面泛起寒意,诗人独自驾舟,水面映照着寒冷的色调。
"火号荧荧今夜烛",诗人通过点起蜡烛的微弱火光,暗示了烽火传递的信息,"荧荧"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烛火摇曳的景象,暗含着紧张而期待的情绪。最后一句"因知江北报平安"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欣慰,得知来自江北的消息传递了平安,使得整个夜晚的不安情绪得以缓解。
整首诗以景入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表达了诗人身处战乱时期的忧虑与对家国安宁的期盼,展现了宋人的情感世界。
缓引前诃度岭巅,真祠犹镇旧山川。
悬知幽德如存日,更有孤忠合老天。
双炷炉香祈一稔,两诗题咏播千年。
民安善政神应喜,桑荫儿童犊背眠。
鱼鳖好在川,鸟兽好在山。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间。
矧乃阳春月,富贵相追攀。
靓装散香风,纤指发清弹。
道旁起深羡,有识独长叹。
我亦共春游,所遇得正观。
可与达者悟,难与昧者谈。
世事偏宜假,吾生只认真。
少知行路恶,老爱在家贫。
宁接古时鬼,怕逢今世人。
涧松方卧雪,野草亦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