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山僧怅昔贤,春霞映日悟真诠。
鸟啼当户疑闻法,花落闲阶不离禅。
流水绿苔嗟世事,空山碧月断诸缘。
一丘一壑冥鸿集,不负耆英胜始全。
坐对山僧怅昔贤,春霞映日悟真诠。
鸟啼当户疑闻法,花落闲阶不离禅。
流水绿苔嗟世事,空山碧月断诸缘。
一丘一壑冥鸿集,不负耆英胜始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山林隐逸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与禅理的深刻感悟。
首联“坐对山僧怅昔贤,春霞映日悟真诠”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怀旧的氛围。山中的僧人面对着春日的霞光,仿佛在与往昔的贤者对话,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古代高僧的敬仰,也暗示了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与追求。
颔联“鸟啼当户疑闻法,花落闲阶不离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门前的鸟鸣似乎在传颂佛法,而落花虽随风飘零,却并未脱离禅宗的教义。这两句以生动的自然现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入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颈联“流水绿苔嗟世事,空山碧月断诸缘”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流水与绿苔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流转与变化,诗人通过感慨世事无常,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而空山之中的碧月,则是诗人内心平静与超脱的象征,暗示着在纷扰的世界中寻得心灵的净土,断绝一切杂念与尘缘。
尾联“一丘一壑冥鸿集,不负耆英胜始全”收束全诗,以“一丘一壑”比喻隐居之地,冥鸿(传说中的一种神鸟)的聚集象征着志同道合的隐士相聚,共同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越。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远离尘嚣,与志趣相投之人共度余生,实现内心的圆满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独到见解与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宋株聊自守,鲁酒怕旁围。
清尚宁无素,光阴亦未晞。
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
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鱼归。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