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
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
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
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
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
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
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立秋前一日,在酷暑中寻找清凉之所,最终选择沿水边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末尾时节特有的景象与氛围。
首联“避炎无处所,为逐水边过”,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炎热,却在水边找到了暂时的慰藉。水边的凉风与清凉的环境,成为诗人逃避酷暑的最佳选择。
颔联“莲萼飘红粉,蘋花乱白波”,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自然景观。红粉的莲萼与白波中的蘋花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夏日水边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
颈联“只知秋已近,恰畏暑偏多”,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期待,同时也对持续的酷暑感到畏惧。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尾联“微咏清商曲,临流望素河”,诗人以轻柔的歌声回应这宁静的水边景色,仿佛在与自然对话。他站在水流旁,凝视着清澈的河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水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营造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略带凉意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
高若升高木,幽若栖幽谷。
雨落归川泽,浮云遂不属。
飞萼谢琼枝,卒为泥中辱。
西施苧罗村,红颜初殊俗。
朝为民家女,暮颛吴宫宿。
赵王有才人,皎洁明如玉。
一朝事势异,养卒来相逐。
两世当一身,荣衰何其促。
寄言宫中侣,为恩谁终笃。
遥睇城东陌,冠盖郁峥嵘。
主称且尽觞,客辞不胜情。
徒御亦相属,眤眤作私声。
古来涕泪地,春草不易青。
生年未期百,过迹在长征。
抚悼髀肉消,栉悼鬓发星。
白日为风雷,皇乾乍冥冥。
居人恬卧起,道途失精灵。
弧矢固畴志,垂堂毋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