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招隐寺》
《过招隐寺》全文
唐 / 李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zhāoyǐn
táng / shè

měizhōnglín访fǎnghuìchíjīnláizhèngzǎochūnshí

cóngxiūxīnshìwéixiànggāosēngshuō便biànzhī

注释
每忆:每当想起。
中林:山林之中。
访惠持:拜访慧持禅师。
正遇:正好遇到。
早春时:早春季节。
自从:自从。
休去:离开(官职或世俗生活)。
无心事:没有了世俗烦恼。
唯向:只有向。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说便知:交谈就能明白。
翻译
每当回忆起在山林中拜访慧持禅师的日子,
如今我正好在这个早春时节来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名为《过招隐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与高僧惠持在深林中的会面有着美好的回忆,而今天再次踏入这个地方,恰逢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景色宜人。这里的“中林”指的是寺庙所在的幽静之地,“访惠持”则是诗人对高僧惠持的尊称和怀念。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自从离开寺院后,便不再挂心尘世的纷扰,只有在与那位高僧交谈时,才能找到心灵的安宁和理解。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以及通过与高僧的交流来净化心灵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佛理的独特情感。

作者介绍
李涉

李涉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生辰:约806年前后在世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猜你喜欢

膝汝载先生卜筑武夷邀余过访余以家慈卧床褥尚孤此约感念今昔不胜怅惘敬赋小诗奉寄凡八章·其二

九曲移家近,三山入望遥。

楼台临碧汉,户牖逼青霄。

坐叩梅仙诀,行逢木客谣。

袛疑尘世隔,无路问渔樵。

(0)

闻裕卿移居山中寄询

移家仍绝峤,秋色满垂藤。

磴袅云千尺,峰回月半棱。

龙湫寒独卧,雁宕晓频登。

我亦耽奇客,寻君愧未能。

(0)

寿郭隐君

苍茫翠微半,突兀见孤亭。

大壑悬真气,高天卧客星。

桐江标胜迹,庐阜毓英灵。

不尽名山色,东南万古青。

(0)

泊姑苏寄吴文仲

寂寞寒山寺,钟声只自听。

高云随去舄,夜雪到空舲。

竹色谁分座,花香独扣扃。

太湖峰七十,历历傍愁青。

(0)

题吴肇成清波碧玉图

亭亭开素面,袅袅出朱唇。

水畔疑西子,波心似洛神。

浣纱犹倚石,移袜乍生尘。

那得相携去,馨香赠远人。

(0)

自严滩至新安途中纪兴十首呈司马汪公·其六

嵯峨探虎穴,䆗窱入龙宫。

百丈飞湍下,双篙巨石中。

地危真破冢,天近欲乘风。

恰称诗怀壮,长歌万虑空。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