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岁时晚,天寒游子悲。
相几如赵壹,舌不救张仪。
梦短鸡声急,心飞雁足迟。
乱愁已堪织,零雨更如丝。
牢落岁时晚,天寒游子悲。
相几如赵壹,舌不救张仪。
梦短鸡声急,心飞雁足迟。
乱愁已堪织,零雨更如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罗公升所作的《牢落》,表达了作者在岁末时节的孤寂与忧虑。首句“牢落岁时晚”描绘了时序推移,一年将尽的萧瑟景象,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落寞。接着,“天寒游子悲”直接抒发了在外漂泊者的凄凉心境。
诗人以历史人物赵壹和张仪为典故,暗示自己处境艰难,如同赵壹的失意或张仪的辩才无法改变困境。“相几如赵壹,舌不救张仪”寓言式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也流露出对才华无法施展的感慨。
“梦短鸡声急”通过夜半鸡鸣的意象,渲染出梦境短暂而现实紧迫的氛围,而“心飞雁足迟”则借鸿雁传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期待消息却又迟迟不到的焦急心情。最后两句“乱愁已堪织,零雨更如丝”,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纷乱的线,零星的雨丝,形象地刻画出愁苦如丝缕般缠绕,难以排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季节、天气和历史典故,生动地传达了诗人身处逆境的内心世界。
乍雨乍晴天晓。轻土白沙耕早。
午桥春色无边,碎锦满枝光耀。
独占芳辰,点点露湿花须,树树影筛清沼。
更有游丝袅。高兴争春,一队红妆来了。
幕天席地,莫教叹声惊扰。
不怕杯空,酒家只在村中,何用牧童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