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攘风尘客,摇鞭过汉关。
白沙春水渡,红树夕阳山。
途短轻装减,天长羸马间。
孤村烟几缕,遥杂暮云间。
扰攘风尘客,摇鞭过汉关。
白沙春水渡,红树夕阳山。
途短轻装减,天长羸马间。
孤村烟几缕,遥杂暮云间。
这首清代诗人刘锡的《过雁门》描绘了一幅行旅者的画面。首句“扰攘风尘客”形象地写出旅人身处纷扰尘世,奔波劳顿的情景。"摇鞭过汉关"则展示了他策马扬鞭,穿越历史名关的豪迈与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白沙春水渡,红树夕阳山”,通过细腻的色彩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夕阳的温暖,为旅途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宁静。"途短轻装减,天长羸马间"进一步表达了行程的短暂与艰辛,旅人因路途短而轻装简从,但漫长的旅程使疲惫的马匹显得更加瘦弱。
最后两句“孤村烟几缕,遥杂暮云间”,以孤独的村庄和袅袅炊烟,以及远处融入暮色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深远的意境,暗示了旅人的孤寂与对未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旅人过雁门时的心境与景色,寓情于景,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清朝边塞诗的特色。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