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凿全无赖,萧条又日曛。
秧针黄荏苒,草脚绿缤纷。
近水难成润,远山时有云。
不堪禅定处,野哭静中闻。
耕凿全无赖,萧条又日曛。
秧针黄荏苒,草脚绿缤纷。
近水难成润,远山时有云。
不堪禅定处,野哭静中闻。
这首诗描绘了旱季农田的荒凉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艰难与生命的坚韧。
首句“耕凿全无赖”,开篇即点出农事的艰难,耕作失去了依靠,暗示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着,“萧条又日曛”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夕阳西下,天地间一片萧瑟,烘托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秧针黄荏苒,草脚绿缤纷”两句,通过对比色彩,表现了旱季农作物生长的艰难与杂草的旺盛。黄色的秧苗稀疏而缓慢地生长,绿色的杂草却繁茂纷呈,鲜明的对比之下,更显出大自然在逆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近水难成润,远山时有云”则从空间角度描绘了干旱的普遍性。靠近水源的地方也难以得到滋润,远处的山峦偶尔飘过几朵云彩,但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缓解,表达了干旱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最后,“不堪禅定处,野哭静中闻”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禅定之地也无法逃避苦难,静谧之中传来野兽的哀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哀叹,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六朝形势会层轩,前俯苍洲却践山。
二水中分鉴澄澈,万峰离立翠回环。
古人遗赏兴亡外,良守来居仁智间。
听讼遂同棠树爱,放怀真与海沤閒。
啸馀风雨知何处,望及云霞若可攀。
乔木参天怆城郭,浮萍满地笑人寰。
楚谣清绝酣秋兴,吴拂从容舞玉颜。
象魏由来心自远,湡浯聊复乐忘还。
掖垣幸许追遐躅,天禄仍欣接近班。
尘土扬州头欲白,远从君借慰疏孱。
自古佳丽地,到今风物奇。
群山尽回抱,绿水止逶迤。
事体存都会,繁华盛昔时。
秋声雄鼓角,晓色乱旌旗。
楼观浑飞动,林峦互蔽亏。
子鹅留客饮,白纻送歌词。
太守贵如此,郎官清可知。
虚投射堂策,深恨著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