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登化塔纵游观,山色苍茫海色寒。
风送佩声临绝顶,日将人影上危阑。
诸天直向云中接,下界翻如画里看。
到此须知尘相幻,凌空谁敢更盘桓。
同登化塔纵游观,山色苍茫海色寒。
风送佩声临绝顶,日将人影上危阑。
诸天直向云中接,下界翻如画里看。
到此须知尘相幻,凌空谁敢更盘桓。
这首诗描绘了与母亲一同攀登佛塔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联“同登化塔纵游观,山色苍茫海色寒”,开篇即以“化塔”点明地点,与母亲一同攀登,视野开阔,山色苍茫,海面寒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颔联“风送佩声临绝顶,日将人影上危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吹动佩饰的声音在山顶回荡,以及太阳即将将人的影子投射到高高的栏杆上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动态美。
颈联“诸天直向云中接,下界翻如画里看”,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仿佛与天空相连,下方的世界如同画卷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观的赞叹和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
尾联“到此须知尘相幻,凌空谁敢更盘桓”,诗人在此处提出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指出在如此壮丽的景色面前,世俗的烦恼和纷扰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凌空谁敢更盘桓”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人生洞察力。
一湾河渚,喜幽庄不大。白石桥东翠筠锁。
把轩窗、齐拓梧叶阴浓,披细葛,日拥仙芸閒坐。
吴僮年十七,谱就新声,试听歌喉暗尘堕。
更上小沙棠,载酒寻鸥,醉便向、闹红深卧。
问果肯、全家此中浮,那水阁西偏,结邻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