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知府王大夫·其二》
《送知府王大夫·其二》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生和气满襟春,往事飞凫自在身。

风伯已驱天上雾,凤书仍起汉滨人。

一鞭草色吟青嶂,几刻花阴梦紫宸。

从此唐衢哀世泪,为公无复更沾巾。

(0)
翻译
一生都充满和煦春风,过去的时光像野鸭般自由自在。
风雨之神已经驱散了天上的迷雾,凤凰的书信仍然在汉水边传递。
策马穿过青翠山峦间的草色,短暂的花荫下做着紫禁城的美梦。
从此以后,唐衢对世事的哀伤不再流泪,因为你的离去,我再也不会为此哭泣。
注释
和气:温和的气息,指和善的态度。
往事:过去的经历。
飞凫:比喻过去的日子或记忆。
自在身:自由自在的状态。
风伯:风神。
天上雾:象征困难或迷茫。
凤书:古代传说中凤凰带来的书信,象征吉祥和重要消息。
汉滨人:汉水边的人,借指现实世界。
一鞭:策马前行的一鞭。
青嶂:青山。
紫宸:紫禁城,代指皇宫。
哀世泪:对世事的悲哀之泪。
无复:不再。
沾巾:拭泪的动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送知府王大夫(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意。

“平生和气满襟春”一句,设定了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往事飞凫自在身"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视。"风伯已驱天上雾,凤书仍起汉滨人"两句,则是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象来衬托友人的高洁品格和才华横溢。

“一鞭草色吟青嶂”这一句,诗人借助马鞭触碰到春天草地的绿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之情。而"几刻花阴梦紫宸"则是通过对短暂时光中享受花影与梦境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从此唐衢哀世泪,为公无复更沾巾”,诗人表达了在朋友离别之后,对于这个世界的悲观情绪,以及不再有机会与知府王大夫共同擦干彼此眼中的泪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感慨的抒发,展现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温馨画面。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怀归

全家索米又边头,冷落南湖一镜秋。

了却眼前儿女债,买蓑烟际伴闲鸥。

(0)

次邬文伯城南夜归韵

孤屿清江落木天,十分诗思满归船。

岩犀稛载香浮鼻,一味书窗恼夜眠。

(0)

东林云上人见过

瘦藤十载别康庐,五老山中安稳无。

霜后诗禅来访我,为言面目带清臞。

(0)

故仁寿簿张府君挽诗览府君事状见其居靖康国难时读李晟传慷慨不觉泪下衋然有感于中作诗哀之

羊肸与鬷蔑,雅好非宿敦。

携手遽升堂,一语不待烦。

物理适相感,岂用疏戚论。

夫君今则亡,遗言空复存。

乃能使余悲,览之涕澜翻。

曩在岁丙午,烽烟塞天阍。

四溟波荡沃,公方卧山樊。

忽抚西平传,愤闷神飞鶱。

尚想绣帽翁,凛凛躬櫜鞬。

指顾还两都,笋簴安陵园。

唐家有遗黎,不识金鼓喧。

掩卷泪如迸,汗简犹班痕。

平时闾阎中,聊乘下泽辕。

岂知中激烈,感慨在元元。

斯言当余意,为恸声复吞。

但闻神州地,昼暝烟尘昏。

故老不可得,华屋今丘墦。

九原傥作兴,余欲重与论。

(0)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睹林屋洞天之胜然已得其彷佛矣·其五

海门湖上东畔开,海东飞仙呼不来。

乘桴便欲径浮去,无人从我复空回。

(0)

挽刘中远侍郎·其二

精神曾感会,帝念老臣馀。

内阁升严直,褒章赐命书。

同时那得有,回首却成虚。

露电从渠过,吾游自物初。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