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江上明,清光泛流水。
北有愁思妇,南有游荡子。
荡子行未归,思妇安所止。
姑老在高堂,贫贱复如此。
君行忽逾年,膏沐谁为理。
妾心金石坚,不逐浮云起。
会合良未期,离乱何时已。
君当复来归,妾当效同死。
凌风愿翱翔,扬波愿杭苇。
再遂平生欢,被服纨与绮。
孤月江上明,清光泛流水。
北有愁思妇,南有游荡子。
荡子行未归,思妇安所止。
姑老在高堂,贫贱复如此。
君行忽逾年,膏沐谁为理。
妾心金石坚,不逐浮云起。
会合良未期,离乱何时已。
君当复来归,妾当效同死。
凌风愿翱翔,扬波愿杭苇。
再遂平生欢,被服纨与绮。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杂诗》描绘了一幅江上孤月和相思之情的画面。首句“孤月江上明”以明亮的月光照亮江面,营造出寂静而孤独的氛围。接下来的“清光泛流水”进一步渲染了月色下的江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波动。
诗中分别刻画了南北两地的人物——北方的愁思妇和南方的游荡子,他们因分离而各自承受着痛苦。女子期盼丈夫早日归来,但又担忧他的生活贫困,“姑老在高堂,贫贱复如此”,表达了对家中老人的挂念和自身的无奈。
“君行忽逾年,膏沐谁为理”写出了女子独自生活的艰难,无人照顾,连基本的梳洗都成了问题。然而,她的心坚定如金石,“妾心金石坚,不逐浮云起”,表明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会合良未期,离乱何时已”表达了对团聚遥无期限的忧虑,以及对战乱带来的动荡不安的深深忧虑。最后两句“君当复来归,妾当效同死”,表达了女子愿意与丈夫共度生死的决心,以及对未来重逢欢愉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月夜的意象和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夫妻间的深情厚意和生活的艰辛,体现了明代诗歌的深情与现实主义风格。
过却春光懒出门,岂因富贵放金樽!
事贪了彻从头问,书怕遗忘信手翻。
冷煖人情当自立,崎岖世道不堪言!
平生家国惭无补,心迹知谁肯见原!
堂上八千椿,阶前慈母竹;
人生非空桑,所当念顾复。
母兮生儿苦,儿兮赖母育;
一旦忽别离,终天抱痛哭。
今日见形容,写以南山竹。
问君何所取,厥义通于鞠。
矧此秒容淡,是母爱所独;
欲开晚节花,我母享其福。
我闻君斯言,为君长叹服。
南陔白华篇,同作补亡读。
君家兄弟今所无,堂颜孝友名非虚。
七帙寿母堂中居,闺门整肃严君如。
家人礼法莫敢疏,金昆玉季丹凤雏。
綵衣斑斓堂下趋,左右更侍朝而脯。
埙篪迭奏湛且孺,孙男孙女前襟裾。
冢妇稚妇后婉媮,慈颜有喜成欢娱。
叔也鼓笈上京都,擅名太学讲唐虞。
前年归省荣乡闾,天子选才需文儒。
豸冠白简立玉除,千钟之禄养有馀。
不用剖冰求鲤鱼,四时甘旨登牢蔬。
人间此乐畴能俱,紫荆花发暮春初。
萱草叶齐雨露濡,鸾回锦诰来天衢。
为君升堂倒双壶,我歌此诗岂苟谀,观风有使行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