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盘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傅翕的《还源诗十二章》之四,以“还源去,触处可幽栖”开篇,引人入胜。接下来的“涅盘生死是,烦恼即菩提”,则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智慧。
“还源去”意味着回归本源,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我。在纷扰的世界中,“触处可幽栖”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静如水,皆能发现宁静之所,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
“涅盘生死是”这一句,借用佛教术语“涅盘”,表示生命的终极状态,即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永恒的解脱。在这里,它被用来表达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死现象的超然态度。
“烦恼即菩提”则是佛教中的著名教义,意指烦恼与觉悟是相对的,烦恼本身即是通往觉悟的路径。通过直面并克服烦恼,人们可以实现心灵的成长和智慧的觉醒,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圆满。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阴山七骑
青毡作帽黑药靴,进退飒飒生风沙。
胡歌胡舞胡两跪,问胡何为乃至此。
象胡之人假为之,朱颜的皪秀两眉。
手操弓矢仰视天,如见飞雁驰平川。
主称此乐直万钱,坐客竞饮黄金船。
世人见识无百年,追欢收快贵目前。
当时披发祭于野,自非辛有谁知者。
与神智师话别
昔我年始壮,托身灵鹫峰。
主人大导师,鼓舞扬真风。
四方依绛帐,杂遝象与龙。
嗟余于此时,已识大士踪。
纷纷论议场,头角出群雄。
如何三十载,慧刃藏其锋。
端居肄业地,了不为世通。
迩独念西湖,聿来将谁从。
情随山水远,兴与鱼鸟同。
平生方外姿,自在如冥鸿。
明朝复回首,飘洒一孤篷。
陈季常静庵
庞公与少陵,不肯入州府。
畏人嫌其真,但喜归茅宇。
先生岂其徒,与世亦龃龉。
年来作庵榜以静,静非对动默即语。
闭门谢客亲荷锄,秀甲珍芽春满圃。
黄鸡白酒厌妻孥,醉以诗书相媚妩。
况复家传侍郎后,缥囊玉匣收奇古。
宝刀错落走金蛇,至药晶荧啸铅虎。
先生妙龄已绝人,放浪江湖弃簪组。
居闲自不减前烈,遇物阴施功不数。
我疑造物已收录,富贵来寻君勿阻。
不然骑鹤扣玄关,跨跞松乔攀佛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