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还来杜拾遗,春残回首放翁诗。
他生据乱无先后,开过平花我到时。
乘兴还来杜拾遗,春残回首放翁诗。
他生据乱无先后,开过平花我到时。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黄节所作的《甲戌暮春过故宫太平花已残》。诗中,诗人以杜甫和陆游两位唐代诗人的形象自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与个人际遇的感慨。"乘兴还来杜拾遗",诗人仿佛说自己像杜甫那样,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情感重游故地;"春残回首放翁诗",则暗示了春天将逝,诗人回顾陆游的诗歌,可能是在感叹时光荏苒,人生如梦。
"他生据乱无先后",诗人借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代,暗示自己或许也身处动荡时期,强调历史的沧桑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开过平花我到时",则寓言般地表达,尽管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已经过去,但诗人自己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似乎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或意义。
整首诗通过两位诗人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情感的寄托,以及对当下境况的独特见解。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