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舞蹈表演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舞者优美的舞姿以及观众的心理变化。开篇“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一句,既赞美舞者的舞态婀娜多姿,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场面的无限赞赏和渴望。
接着,“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两句,则通过水面上的荷花与波涛、飞舞的雪花与狂风之间的对比,更深化了舞者在舞台上如同飘逸的精神形态。这里“低回莲破浪”的“低回”传递出一种轻盈自如,仿佛是荷花在水波中自在地摇曳,而非主动的破浪;“凌乱雪萦风”则给人以舞者舞步之轻盈,如同雪花在狂风中飞舞而不失其雅致。
第三句“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进一步描绘了舞者的装饰和动作,通过“坠珥”的珠饰随着舞者身体的转动而发出悦耳之声,以及“修裾”的长裙在空中飘扬,诗人似乎在追忆那一刻的美妙场景。
最后,“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则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瞬间难以捕捉的忧伤,以及面对舞者如同惊鸿一般离去时内心的失落和追念。这里的“唯愁”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把握住这份美丽场景的无奈,而“飞去逐惊鸿”则是对舞者的赞叹,仿佛是在说她的舞姿如同传说中的惊鸿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场舞蹈表演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深切感慨。
春寒蘋末风尤劲,过雨山林都眼净。
西江天来泻明镜,劈箭孤帆飞小艇。
中有丈人若冰壶,冰为眸子玉作肤。
黄河逆流沧海枯,彷佛羡门丹丘徒。
仙风道骨何敷腴,烟霞之姿远见揖。
弭棹芳洲招我急,野人竭蹶抠衣入。
酌之瑶丹饫琼汁,荐以金桃露犹湿。
禦寇衣袂方泠然,岸巾笑拍洪崖肩。
交梨火枣开心田,木钻石盘今已穿。
青鞋布袜白行缠,游戏人间五百年。
初拨琵琶,未肯信,知音真个稀少。
尽日芳情,萦系玉人怀抱。
须待化作杨花,特地过、旧家池沼。
想绮窗、刺绣迟了,半缕茜茸微绕。
旧时眉妩贪相恼。到春来、为谁浓扫。
新归燕子都曾识,不敢教知道。
长是倦出绣幕,向梦里、重谋一笑。
怎得同携手,花阶月地,把愁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