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外青帘拂紫烟。饧箫吹过碧阑前。
春云散后是青天。
红杏丛中吹笛子,绿杨影里见鞦韆。
愁人时候对离筵。
桥外青帘拂紫烟。饧箫吹过碧阑前。
春云散后是青天。
红杏丛中吹笛子,绿杨影里见鞦韆。
愁人时候对离筵。
这首《浣溪纱·离筵》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宴席上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离别的伤感。
“桥外青帘拂紫烟”,开篇以“青帘”和“紫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青帘随风轻拂,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不舍与无奈,紫烟则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为整个场景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色彩。
“饧箫吹过碧阑前”,接着描述了离别宴席上的一幕,笛声悠扬,穿过碧绿的栏杆,这笛声或许是在表达着对未来的憧憬,又或是对过去的怀念,它跨越了空间,传递着离别的情绪。
“春云散后是青天”,春云消散,天空变得清澈,象征着离别之后,虽然会有短暂的空虚与寂寞,但终将迎来新的开始,天空依旧广阔无垠,寓意着未来充满希望。
“红杏丛中吹笛子,绿杨影里见鞦韆”,这两句描绘了离别宴席后的场景,红杏与绿杨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笛声在其中回荡,鞦韆在绿杨的影子里摇曳,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虽难,但生活依然充满希望与美好。
“愁人时候对离筵”,最后点明主题,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离别宴席上,人们内心的愁绪与不舍。这句话不仅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离别与相聚之间复杂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浣溪纱·离筵》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离别情绪的场景,既有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有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独特感悟。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庐山杂咏·天池》【宋·陈文蔚】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https://shici.929r.com/shici/EgI4eAGI.html
今朝酒熟吾翁喜,又见生朝会邻里。
虽无盘馔罗膻劳,情话从容自嘉旨。
人生富贵固足乐,惟有工年难得似。
恬於世味心自闲,赢得庞眉更儿齿。
晨兴再拜启阿爹,从古昭昭是天理。
不因为善天降佑,何以康宁膺寿祉。
称觞膝下列儿孙,虽说居贫良亦美。
从今都不记春冬,只肖岁月将时纪。
束书但愿早还农,年年祝颂秋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