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
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
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
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
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
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
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
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
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
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
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
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
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
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
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
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雅的春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开篇“海上回槎”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两句,诗人以动人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有着对往昔情感的留恋。
“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这几句,则描绘了一种淡雅的景色,影子散去,花香消逝,只有流水与浮动的云朵,以及稀疏的树木和远处的寒冷沙滩。这里的意境淡漠,却又不失深远。
“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则是对历史人物生活片段的回忆,诗人通过提及苏东坡(苏轼)在杭州的生活,不仅是在怀念历史,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那种淡雅生活方式的向往。
“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这两句,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描绘,荻花在江上摇曳,而有人在其中奏起了琵琶,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几句,则是对时间流转和自然变化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晚照和林木的变迁,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的哲思。
“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这几句,则是在描写一种迷离的春意,蝴蝶飞舞,让人难辨真幻,而那份对春天的怀念,却又如同邻家的温暖一般。
“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试图用文字捕捉那份幽深的情怀,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只留下无尽的思念。
最后,“减繁华。是山中杜宇,不是杨花”几句,是在强调一种简约而不失雅致的生活态度,诗人宁愿选择山中的简单居所,而非那些喧嚣繁华之地。这里的“杜宇”与“杨花”正好对应了这种简朴与繁复之间的情感取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雅、幽深而又不失哲思的意境,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中国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