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好杨柳,攀条赠远行。
花飞渡江水,客醉蹋歌声。
秋色彫榆塞,春阴接凤城。
一枝不敢折,为近亚夫营。
何处好杨柳,攀条赠远行。
花飞渡江水,客醉蹋歌声。
秋色彫榆塞,春阴接凤城。
一枝不敢折,为近亚夫营。
这首元代诗人钱惟善的《折杨柳》诗,以“折杨柳”这一传统意象为载体,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与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何处好杨柳,攀条赠远行”,开篇即点明主题,提出疑问:在何处能寻得最适宜赠别的杨柳?随后,“攀条赠远行”则直接回应了这一问题,表达了通过折取杨柳枝条来寄托对远行之人的深情之意。
接着,“花飞渡江水,客醉蹋歌声”,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花随风飘落,仿佛是离人的泪水;而客人则在离别的歌声中沉醉,表现出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
“秋色彫榆塞,春阴接凤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境。秋天的寒风中,榆树叶子凋零,象征着离别的凄凉;春天的阴云连绵,仿佛连接着远方的城市,暗示着离人之间的距离与思念。
最后,“一枝不敢折,为近亚夫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与爱护。即使心中满是对友人的不舍,但为了不打扰友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诗人选择不折取杨柳枝,以免增添友人的负担或困扰。这里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哀而不伤、深情款款的送别氛围,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友情的真挚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