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花发。记向花边寻宿约。挨近罗衣。
替掠烟鬟未整丝。黄昏归路。辨不分明烟外树。
澹月疏帘。一丈桐阴绿到檐。
木樨花发。记向花边寻宿约。挨近罗衣。
替掠烟鬟未整丝。黄昏归路。辨不分明烟外树。
澹月疏帘。一丈桐阴绿到檐。
这首清代词人黄燮清的《减兰·其三》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木樨花丛中的闺中情景。"木樨花发"点明了季节,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唤起对往日花边相约的记忆。"挨近罗衣"和"替掠烟鬟未整丝"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娇羞与娴静,她轻轻靠近对方,似乎在整理略显凌乱的发丝,流露出温馨亲密的氛围。
"黄昏归路"转而描绘了傍晚时分,女子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朦胧的暮色中,远处的树木难以分辨,增添了迷茫与期待的情绪。"澹月疏帘"则通过淡淡的月光和稀疏的窗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夜晚景象。
最后,"一丈桐阴绿到檐"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片浓密的梧桐树荫,一直延伸到屋檐,暗示了女子所处环境的静谧和深沉,也暗含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整首词以花为引,以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具有清新淡雅的韵味。
云来已三白,诗唱当再和。
方无望其有,既有不可奈。
方卑看成高,既高还易堕。
妇言天雨米,安得箕可簸。
儿言天雨玉,安得刀可瑳。
粉厚婢思涂,面粗僮欲磨。
茗尘吾自啜,榆荚邻俾货。
我马玉山禾,饥甚睎可剉。
我客金城毡,寒甚睎可坐。
欲出无人踪,且起复且卧。
欲行无地皮,疑坎复疑坷。
下铺鹅肪璧,千里无点涴。
上张狐腋裘,六合无罅破。
仕者有远谋,来年卜农课。
贫者怀近忧,眼下不救饿。
书生于其间,俯吊而仰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