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徬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徬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这首清代诗人张士元的《种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兰草生长在路边杂草丛中,虽然雨露充足,但由于周围环境的芜杂,显得孤独而缺乏光彩。诗人偶遇此景,不禁驻足徘徊,感叹兰草的不易被发现。他深感遗憾,不是因为草木茂盛,而是惋惜兰草未能更好地隐藏自己,以保护其独特的芬芳。
为使兰草免受伤害,诗人决定将其移植到堂下,给予更适宜的生长环境。随着时间推移,兰草茎叶日渐繁茂,闭门时幽香四溢,对比之下,那些杂草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嚣张,显得黯然失色。整首诗通过种兰的过程,寓言了人应如何保护和欣赏优秀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环境选择与个体发展的思考。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自从东坡老子飞此英,茫茫世界总无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自从西湖处士扬此灵,纷纷豪俊半无神。
赠子一转语,挑子万年机。
嘬苏诗,嚅林诗,要使苏诗林诗透心脾。
槎南枝,挼北枝,直使南枝北枝伏指麾。
九州四海寻人去,不遇当人不要归。
我欲仁,违离二亲。自我不见,于今十春。
心虽不去,情不亲。
闻师教有年,子不曰夫,孝终立身而始事亲。
求仁斯得仁,事斯语足以穷吾年,归耕乎休。
历山之下有良田,参来其谁芸,归耕乎休。
以一贯道者,吾夫子之言也。去不我留者,年也。
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
归耕乎休,耒耜足以待丰年也。
禾黍足以奉吾亲也,乐道足以富吾仁也。
归耕乎休,如是夫岂食吾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