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仁,违离二亲。自我不见,于今十春。
心虽不去,情不亲。
闻师教有年,子不曰夫,孝终立身而始事亲。
求仁斯得仁,事斯语足以穷吾年,归耕乎休。
历山之下有良田,参来其谁芸,归耕乎休。
以一贯道者,吾夫子之言也。去不我留者,年也。
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
归耕乎休,耒耜足以待丰年也。
禾黍足以奉吾亲也,乐道足以富吾仁也。
归耕乎休,如是夫岂食吾贫也。
我欲仁,违离二亲。自我不见,于今十春。
心虽不去,情不亲。
闻师教有年,子不曰夫,孝终立身而始事亲。
求仁斯得仁,事斯语足以穷吾年,归耕乎休。
历山之下有良田,参来其谁芸,归耕乎休。
以一贯道者,吾夫子之言也。去不我留者,年也。
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
归耕乎休,耒耜足以待丰年也。
禾黍足以奉吾亲也,乐道足以富吾仁也。
归耕乎休,如是夫岂食吾贫也。
这首诗《归耕操》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仁孝与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深情以及对儒家伦理的深刻理解。
“我欲仁,违离二亲”,诗人表达了想要行仁德之心,却不得不离开双亲的矛盾情感。“自我不见,于今十春”,十年未见父母,时间的流逝让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心虽不去,情不亲”,虽然心系父母,但因远离而感情变得疏远,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跃然纸上。
“闻师教有年,子不曰夫,孝终立身而始事亲”,诗人提到跟随老师学习多年,明白孝道的重要性,认识到孝顺父母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求仁斯得仁,事斯语足以穷吾年,归耕乎休”,追求仁德的人最终会得到仁德,通过实践这些话语可以度过一生,最后选择归隐田园。
“历山之下有良田,参来其谁芸,归耕乎休”,在历山下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诗人想象着自己参与农耕,过上归隐的生活。“以一贯道者,吾夫子之言也”,遵循一贯之道,这是孔子的教导。“去不我留者,年也。不可得而再事者,亲也”,岁月无情,无法留住时光;父母年老,无法再次侍奉他们,表达出对时光流逝和失去亲人的深深感慨。
“归耕乎休,耒耜足以待丰年也。禾黍足以奉吾亲也,乐道足以富吾仁也”,归隐后,农具可以等待丰收的年份,粮食可以供养父母,乐于道义可以丰富我的仁德。“归耕乎休,如是夫岂食吾贫也”,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吗?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仁孝的追求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亲情难再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言出君门日,遥闻紫禁钟。
诏书中使降,骏马上闲供。
天下持平手,毫偏不置胸。
文从有司较,卷是近臣封。
胜阵无容敌,精后已善攻。
明朝当奏号,鸳鹭看归雍。
月径千里大,中有神娥宫。
宫旁种玉桂,柯叶垂珑珑。
虾蟆穴其根,出辄气墨蒙。
光魄纵复吐,血赤如顽铜。
不知从何时,更使人踪通。
年年折桂枝,宽少尚易充。
今年拗都尽,秃株立童童。
株秃莫尔攀,堕云双手空。
归来走海上,买鹤问吴翁。
暮契出,朝契归,出入未尝逢日晖。
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
君王万年千年寿,独怜古器与众违。
昨日霜华厚如雪,百官冻靴朝紫微。
吴王偷就温漏火,始一识之增叹唏。
不知逢逢六街鼓,自此发号通帝闱。
人间钟鼓有多少,多少乱鸣谁肯讥。
府僚忽方驾,乃知决讼馀。
大尹不苛察,群吏不牵拘。
尝称二三贤,助治无偏隅。
新晴乘此凉,行行过我居。
何以延君子,唯有满床书。
何以解君颐,淡句无足娱。
何以留君久,灯烛已照涂。
登车莫言远,驺从美且都。
夹道行人止,按辔宁驰驱。
我老焉所羡,送子立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