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十三发覆额,精工善作女儿葛。
花针挑出葛丝丝,织成蝉翅弱霏霏。
一端祗得三四铢,出入笔管轻且微。
十年一匹不满机,制为夫婿乘凉衣。
日炙葛丝皱,风吹葛丝旧。
儿郎惜葛丝,莫当风日走。
宁无绮与罗,是侬手所就。
女儿十三发覆额,精工善作女儿葛。
花针挑出葛丝丝,织成蝉翅弱霏霏。
一端祗得三四铢,出入笔管轻且微。
十年一匹不满机,制为夫婿乘凉衣。
日炙葛丝皱,风吹葛丝旧。
儿郎惜葛丝,莫当风日走。
宁无绮与罗,是侬手所就。
这首《女儿葛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少女精心制作葛布的过程及其对家庭的贡献。
诗中首先描述了少女正值十三岁,正值青春年华,她擅长编织葛布,以花针挑出细如丝缕的葛线,织出轻盈如蝉翼般的葛布,质地柔韧,轻薄如雾。接着,诗人强调了制作葛布的精细与耗时,一匹葛布仅能织出三四铢的重量,这需要在笔管上轻巧地操作,耗费十年之功。葛布最终被制成丈夫乘凉的衣物,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和对家庭的贡献。
诗中还提到了葛布在日晒和风吹下的变化,以及男子对葛布的珍惜之情,不愿让其暴露于风日之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女子自己动手制作衣物的肯定,暗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葛布制作的工艺之美,也蕴含了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认可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性别角色的思考。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更直上、昆崙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