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
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
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
百药及寿玉,磊落俱可珍。
今又见夫子,此邦何多人。
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
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
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
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
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
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
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
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
百药及寿玉,磊落俱可珍。
今又见夫子,此邦何多人。
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
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
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
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
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送给朋友严造道主簿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与严造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严造生活境遇的关心。首联“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描绘了两人无需过多客套,多次相见已如同亲人般亲近。颔联“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暗示了即使日常交谈可能平淡,但通过诗文交流更能增进感情。
诗人赞赏严造的才华,认为他的诗歌中有独特的魅力:“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阿堵”在此指诗筒,表示严造的诗歌与众不同。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萧滩上的经历,感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这里借杨与陈(泛指粗劣的食物)表达岁月的艰辛。
诗人对严造长期担任官职而头发渐白表示感慨:“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他推测严造可能因为过于专注于诗歌创作而受到命运的责罚:“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困境是人生的常态:“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最后,诗人以湖边景色作结,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诗人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严造共度时光,共享诗酒之乐:“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哲思。
兄弟金台别,依依玉树柯。
鸣琴悽蜀调,把酒醉燕歌。
晓骑停杨柳,春衣换薜萝。
回车赤岸近,卧阁白云多。
月度峨嵋夜,花飞锦水波。
著书藏小酉,种药满中阿。
风物三巴尽,蓬蒿二仲过。
他时登海峤,莫惜示羊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