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疴连夏秋,尔来收药喜。
群腴久嚼蜡,今始甘鲂鲤。
自非天矜怜,安得吉祥止。
寄声问何如,感此远方弟。
炯然忧爱心,谆谆见词旨。
兼馈药笼珍,废疾居然起。
末章悼飞蝗,布阵长千里。
那知自北来,今亦遍苕水。
公田吏如虎,收拾无滞穗。
诉伤服大刑,遑哀室如燬。
古来此乱国,赤子先遭弃。
北桥千万仓,何翅敖洛峙。
一粒不肯捐,肯念饥由己。
谨勿传吾诗,隙间天蝼记。
卧疴连夏秋,尔来收药喜。
群腴久嚼蜡,今始甘鲂鲤。
自非天矜怜,安得吉祥止。
寄声问何如,感此远方弟。
炯然忧爱心,谆谆见词旨。
兼馈药笼珍,废疾居然起。
末章悼飞蝗,布阵长千里。
那知自北来,今亦遍苕水。
公田吏如虎,收拾无滞穗。
诉伤服大刑,遑哀室如燬。
古来此乱国,赤子先遭弃。
北桥千万仓,何翅敖洛峙。
一粒不肯捐,肯念饥由己。
谨勿传吾诗,隙间天蝼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友人不浮的问候,关注其疾病和蝗灾带来的困苦。首句“卧疴连夏秋”描绘了友人长期病痛的情景,而“尔来收药喜”则表达了对方病情好转的欣慰。接下来,“群腴久嚼蜡,今始甘鲂鲤”以食物比喻生活的改善,从之前的艰难到如今的滋味。
诗人感慨如果没有上天的怜悯,友人怎能如此迅速康复。“寄声问何如,感此远方弟”表达出对远方兄弟的深深关切。后半部分转向现实问题,描述了蝗灾的严重性,“末章悼飞蝗,布阵长千里”,并感叹它们从北方而来,影响广泛。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官吏的贪婪,“公田吏如虎,收拾无滞穗”,导致百姓粮食短缺,生活困苦。“诉伤服大刑,遑哀室如燬”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最后,诗人指出在这样的乱世中,无辜百姓往往最先受苦,“古来此乱国,赤子先遭弃”。
结尾处,诗人警告不要轻易传播他的诗作,因为这是在缝隙中记录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日月不我与,光阴年复年。
不知千载后,孰识千载前。
寓怀一杯酒,醉来颓其肩。
死生固虚诞,彭殇亦徒然。
及时不勉励,老大悲迁延。
营营世上人,纷纷愚与贤。
贵贱各自适,出处难同传。
浩歌且复饮,赋命存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