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云贫到骨,犹见富多文。
地恨穷村僻,聪难四达闻。
川流不尽水,岫出有馀云。
长啸柴门内,淩晨到夜分。
孰云贫到骨,犹见富多文。
地恨穷村僻,聪难四达闻。
川流不尽水,岫出有馀云。
长啸柴门内,淩晨到夜分。
这首诗描绘了贫者虽物质匮乏,但精神世界丰富,内心充盈的景象。通过“犹见富多文”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物质的贫乏与精神的富足进行了对比,展现了心灵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接下来,“地恨穷村僻,聪难四达闻”两句,表达了对偏远乡村的遗憾,以及知识与智慧难以传播的无奈,隐含着对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渴望。
“川流不尽水,岫出有馀云”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流水不息,山峦间云雾缭绕,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变化无常。最后,“长啸柴门内,凌晨到夜分”则以主人公在简陋居所中的长啸,展现了其内心的自由与坚韧,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内在力量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洞察。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当时岂料如今。
漫一事无成霜鬓侵。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