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梦芳洲思撷杜。又匆匆、挂帆东溯。
微微风色,濛濛潮气,弄萧萧江树。
递过碧天声,杂城笛、山钟津鼓。
烟明柳渚,月斜柁楼,谁怜我、此时绪。
宿酒醒,残烛炷。凭红舷、薄襟愁露。
萍鸥忽泛,林鸦渐语,更云鸿遥度。
玉蕊已无亭,萧梁客、飘零何处。
平峦一剪,残星几点,隋堤去路。
贴梦芳洲思撷杜。又匆匆、挂帆东溯。
微微风色,濛濛潮气,弄萧萧江树。
递过碧天声,杂城笛、山钟津鼓。
烟明柳渚,月斜柁楼,谁怜我、此时绪。
宿酒醒,残烛炷。凭红舷、薄襟愁露。
萍鸥忽泛,林鸦渐语,更云鸿遥度。
玉蕊已无亭,萧梁客、飘零何处。
平峦一剪,残星几点,隋堤去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从京口至瓜洲途中所见之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首句“贴梦芳洲思撷杜”,以梦境与现实交织,芳洲上的杜鹃花引发诗人思绪万千,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梦幻与现实交融的基调。接下来,“又匆匆、挂帆东溯”则点明了行程的紧迫与匆忙,诗人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疾驰而过。
“微微风色,濛濛潮气,弄萧萧江树”三句,细腻地描绘了江面上的自然景象,微风轻拂,潮气弥漫,江边的树木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递过碧天声,杂城笛、山钟津鼓”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碧空中的声音与城市中的音乐、寺庙的钟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听的交响乐。
“烟明柳渚,月斜柁楼,谁怜我、此时绪”几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岸边,烟雾缭绕的柳树与斜挂在柁楼上的月亮,勾勒出一幅凄美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最后,“宿酒醒,残烛炷。凭红舷、薄襟愁露”则是对诗人此刻心境的直接描写,宿酒初醒,残烛映照,倚靠在红色的船舷上,寒露沾衣,愁绪难消。
“萍鸥忽泛,林鸦渐语,更云鸿遥度”几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萍水相逢的鸥鸟、林间的乌鸦以及远处飞过的鸿雁,都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载体。最后,“玉蕊已无亭,萧梁客、飘零何处”两句,诗人将思绪引向更深远之处,玉蕊亭台已成过往,自己如同梁上的燕子,不知飘零于何方,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世界。
寄迹临安久,思归夕梦频。
愁多难强醉,病苦故禁人。
夜短无清梦,年高叹幻身。
出中有道伴,云壑擅余春。
潜也忠良士,骞腾喜纵观。
主文收俊彦,学校益尊安。
台阁名闻久,交游意始宽。
佐时行拭目,正论耸朝端。
哀孤鸿,孤鸿杳何所。
坚冰合洞庭,积雪满南楚。
吊影破寒空,凄凉宿烟雨。
上林衰草暗池塘,衡岳居人杂豺虎。
县官下诏收箭工,缯缴高张求劲羽。
稻粱粒粒心输军,饮啄号呼困秋浦。
至今燕代满胡儿,每欲归飞畏弓弩。
畏弓弩,谁能为我驱胡虏。
胡虏驱除汉道昌,一身虽困忘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