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甚爱竹弟,欲与渠为二难。
岁晚青青玉立,不须俗眼同看。
史君甚爱竹弟,欲与渠为二难。
岁晚青青玉立,不须俗眼同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竹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眼光的高洁情操。诗中“史君甚爱竹弟”显示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将竹子视作知音般的存在。而“欲与渠为二难”则透露出一种想要与竹子一样坚贞不屈、独立自好的愿望。
"岁晚青青玉立"中,岁晚即秋末,诗人以此时节的竹子形象来表达其清高无染之美。竹子在寒冷的季节依然郁郁葱葱,保持着自身的气质。这也映射出诗人面对世俗变化时保持本色、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最后,“不须俗眼同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味和理解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这种美,不需要通过凡人的眼睛去评判,只需自赏即可。这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拒绝与世俗的平庸相提并论。
相彼流泉,湜湜其清。从流朔源,维山之经。
有美刘侯,是度是营。有渊斯池,有翼斯亭。
民有攸济,日用以宁。相彼流泉,澄澈且美。
不舍昼夜,曰为道体。有美刘侯,来邑来祀。
祀事孔明,神锡福祉。令闻不穷,惟泉是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