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华构倚晴空,松竹溪山罨画中。
翠凤羽毛低夜月,苍龙鳞甲动秋风。
三公梦入瑶台远,六逸吟联绮席同。
笑我同乡须一过,倚窗坐对烛花红。
亭亭华构倚晴空,松竹溪山罨画中。
翠凤羽毛低夜月,苍龙鳞甲动秋风。
三公梦入瑶台远,六逸吟联绮席同。
笑我同乡须一过,倚窗坐对烛花红。
此诗描绘了一幅雅致清幽的松竹轩景致。首句“亭亭华构倚晴空”,以“亭亭”形容轩阁高耸挺拔,与蓝天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松竹溪山罨画中”,将松、竹、溪、山巧妙地融入一幅画卷之中,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画面。
“翠凤羽毛低夜月,苍龙鳞甲动秋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松竹轩比作夜空中低垂的翠凤羽毛,随风摇曳的苍龙鳞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轩阁在不同季节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其神秘与不凡。
“三公梦入瑶台远,六逸吟联绮席同”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三公”与“六逸”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文人雅士聚会畅谈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志趣与情怀。
最后,“笑我同乡须一过,倚窗坐对烛花红”一句,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以及对眼前美好景致的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