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淇水来,导我游朝歌。
广陌聚高居,冠盖彯绮罗。
良夕奏哀弦,繁声惊素波。
师延亡千载,遗怨何其多。
黄鹄感其音,群飞以阿傩。
高楼离思女,长夜颦青蛾。
闻者无厌情,歌者益以和。
清琴有希音,吾心将如何。
客从淇水来,导我游朝歌。
广陌聚高居,冠盖彯绮罗。
良夕奏哀弦,繁声惊素波。
师延亡千载,遗怨何其多。
黄鹄感其音,群飞以阿傩。
高楼离思女,长夜颦青蛾。
闻者无厌情,歌者益以和。
清琴有希音,吾心将如何。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文学家王夫之所作的《拟古诗十九首(其五)》。诗人通过描绘客人从淇水而来,引领自己游览朝歌的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贵族生活的奢华。"广陌聚高居,冠盖彯绮罗"形象地刻画了高门大户的景象,衣着华丽的人们聚集一堂。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及夜晚的哀弦演奏,音乐声穿透夜色,触动了湖面的平静,暗示了师延这样的历史人物虽已逝去千年,但其遗恨却绵延不绝。黄鹄被音乐所感动,群集响应,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鸣。
"高楼离思女,长夜颦青蛾"描绘了一位女子因思念而愁眉紧锁的画面,她的忧郁情绪与音乐相互交织,引发了听者的深深同情。最后,诗人感慨清琴中难得的和谐之声,表达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不知所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古抒怀,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又有对现实人生的感慨,体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