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三春里,谁知巷草生。衰年惭废学,近俗畏知名。
杖履凭高置,莺花养老成。
故人谁问疾,斟酌启柴荆。
■药三春里,谁知巷草生。衰年惭废学,近俗畏知名。
杖履凭高置,莺花养老成。
故人谁问疾,斟酌启柴荆。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李邺嗣的作品《奉答啸堂和尚》中的片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变迁和名利的淡泊态度。"药三春里,谁知巷草生"描绘了诗人寓居之处的宁静与平凡,暗示时光如草木般悄然生长;"衰年惭废学,近俗畏知名"流露出对自己年迈体衰、学问荒疏的自谦,以及对世俗眼光的畏惧;"杖履凭高置,莺花养老成"则写出了诗人借自然之景颐养天年的恬淡心境;最后"故人谁问疾,斟酌启柴荆"表达了对旧友关怀的期盼,但又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无人过问其病情,只能独自斟酌开门迎客。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暮年时的淡泊与无奈,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旧叶梁溪上,青山带草堂。
地形殊锦里,风景似潇湘。
竹树疏还密,蘋芜绿更香。
几家遥隔浦,一径别归庄。
鹤伴寻诗杖,鸥随载酒航。
林霏浮墅色,帘影动波光。
苔厚封琴荐,花轻点笔床。
樵歌知伐木,渔唱罢鸣榔。
吟思清秋浩,书声白昼长。
半村烟雨嶂,两岸水云乡。
永望情无已,频过虑共忘。
何当谢尘事,来伴咏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