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临湖迥且虚,玲珑石洞负阶除。
丹梯先陟百十级,历历白玉栏杆扶。
升堂香扆略憩息,其上更有三层庐。
却笑九年三到吾,三层跻乃一次无。
似此搆筑缘底事,自问不解况人乎。
今朝佳景可再孤,索须极顶登临诸。
造半已觉豁眼界,上方实令心神舒。
畅春东望神仙区,西山真是西竺如。
北屏万寿南明湖,就中最胜耕织图。
黍高稻下总沃若,是真喜色遑论馀。
亦有晓蟾西宇留,三五清光得未酬。
咄哉吾犹失达观,此阁与月曾殊不。
试看镜里广寒界,七宝团栾不藉脩。
高阁临湖迥且虚,玲珑石洞负阶除。
丹梯先陟百十级,历历白玉栏杆扶。
升堂香扆略憩息,其上更有三层庐。
却笑九年三到吾,三层跻乃一次无。
似此搆筑缘底事,自问不解况人乎。
今朝佳景可再孤,索须极顶登临诸。
造半已觉豁眼界,上方实令心神舒。
畅春东望神仙区,西山真是西竺如。
北屏万寿南明湖,就中最胜耕织图。
黍高稻下总沃若,是真喜色遑论馀。
亦有晓蟾西宇留,三五清光得未酬。
咄哉吾犹失达观,此阁与月曾殊不。
试看镜里广寒界,七宝团栾不藉脩。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望蟾阁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先,诗人以“高阁临湖迥且虚”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阁楼之高,视野之远,以及周围环境的空旷宁静。接着,“玲珑石洞负阶除”则展示了阁楼周围环境的精致与幽静。
“丹梯先陟百十级,历历白玉栏杆扶”两句,生动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壮观,以及到达高处后所见的白玉栏杆,象征着追求知识或理想时的坚定与优雅。
“升堂香扆略憩息,其上更有三层庐”则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与探索。接下来,“却笑九年三到吾,三层跻乃一次无”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
“似此搆筑缘底事,自问不解况人乎”表达了诗人对建筑与自然、人类活动与宇宙秩序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今朝佳景可再孤,索须极顶登临诸”则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