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曙复冬初,仍瞻白鹭车。
礼从郊庙损,天入震离虚。
江汉哀戎马,岩堂望谏书。
生惭百里子,去国意踌蹰。
春曙复冬初,仍瞻白鹭车。
礼从郊庙损,天入震离虚。
江汉哀戎马,岩堂望谏书。
生惭百里子,去国意踌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清晨在顺门陪同九卿请求君主视察祭祀牲畜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政治氛围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春曙复冬初”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转换,春日的曙光与冬日的黎明交织在一起,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也预示着新旧交替的时刻。接着,“仍瞻白鹭车”一句,以白鹭象征高洁与清雅,暗喻君主的高尚品德和清明的治国理念。
“礼从郊庙损”表明了诗人对于礼仪制度的反思,认为在郊庙祭祀中应有所节制,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深刻理解与批判性思考。“天入震离虚”则可能是在探讨自然与政治的关系,通过“震离”两个卦象的结合,表达了对宇宙秩序与人间治理之间微妙联系的洞察。
“江汉哀戎马”一句,将目光投向了边疆,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岩堂望谏书”则强调了谏议制度的重要性,岩堂象征着君主的居所,谏书则是臣子进言的载体,体现了诗人对于君主纳谏、政治清明的期待。
最后,“生惭百里子,去国意踌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自省,以及离开国家时内心的犹豫与不舍。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社会现实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感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凄凉楚弄,行客肠曾断。涛卷秋容暗淮甸。
去年时、还是今日孤舟,烟浪里,身与江云共远。
别来丹枕梦,几过沧洲,皓月而今为谁满。
薄倖苦无端,误却婵娟,有人在、玉楼天半。
最不愤、西风破帆来,甚时节,收拾望中心眼。
借水开花体态丰,护畦寒日玉珑璁。
素槃黄盏清尊并,绿箸青簪白发同。
楚楚凌波明振鹭,翩翩遵渚洁飞鸿。
断肠莫赋招魂句,我政怜渠趣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