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隐林壑中,不知林壑美。
今来在城阙,见之心辄喜。
枫林新受霜,茅茨隔秋水。
安得呼扁舟,遨游五湖里。
昔隐林壑中,不知林壑美。
今来在城阙,见之心辄喜。
枫林新受霜,茅茨隔秋水。
安得呼扁舟,遨游五湖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诗中通过对比“昔”与“今”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从隐居山林到身处繁华都市后,对宁静自然之美的重新发现和喜爱。
首句“昔隐林壑中,不知林壑美”,描绘了诗人过去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那时他并未意识到山林之美。这种反差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重新认识和情感的转变。
接着,“今来在城阙,见之心辄喜”表明了诗人现在身处都市,却能从繁忙的生活中抽身,感受到自然美景带来的愉悦。这反映了城市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人们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渴望。
“枫林新受霜,茅茨隔秋水”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枫叶因霜而红,茅屋与秋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色彩对比(红枫与秋水)和空间层次(枫林与茅屋),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美感。
最后,“安得呼扁舟,遨游五湖里”表达了诗人想要乘一叶扁舟,在广阔的湖面上自由航行的愿望。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限遐想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