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雷阳曲·其八》
《雷阳曲·其八》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朔日城南小队过,鬟边祗要插花多。

金钗竞叩三铜鼓,沉水齐薰二伏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一幅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诗中“朔日城南小队过”,点明时间与地点,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城南则暗示了地点的特定性,可能指某个城市或城镇的南部区域。这一句勾勒出一幅清晨时分,队伍从城南缓缓经过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鬟边祗要插花多”一句,将焦点转向了队伍中的女性成员。鬟,古代女子盘发的一种形式,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发型。诗句强调的是她们在鬓发间插满了鲜花,不仅表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装饰和礼仪的重视。插花之多,既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可能是某种仪式或庆典的一部分。

“金钗竞叩三铜鼓”描绘了队伍中女性使用金钗敲击铜鼓的场景。金钗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饰品,用于固定发髻或作为装饰;铜鼓则是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打击乐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诗句通过“竞叩”二字,展现了女性们争先恐后地参与敲击铜鼓的情景,既体现了活动的热闹与参与者的热情,也暗示了这种行为背后可能的文化传统或宗教仪式。

最后,“沉水齐薰二伏波”一句,以“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和“二伏波”(可能是指古代的两位将军,此处借指某种权威或力量)为意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沉水的香气弥漫,象征着高雅与尊贵,与前文的热闹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可能寓意着某种精神上的追求或仪式的庄严感。这里的“二伏波”可能代表了某种权威或力量的象征,与沉水的香气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富有深意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细节刻画,展现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社会中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或节日庆典,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权威和仪式的尊重,同时蕴含着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琐窗寒二首·其二

梦冷金蕤,香销玉骨,可怜人杳。

华年似水,断送镜中春老。

媵秋星、疏灯暮寒,卷帘花瘦西风峭。

自恹恹病起,笛床尘罥,药炉烟袅。谁吊。纤魂小。

忆蹙损双蛾,月痕流照。罗帏乍启,恍听枕边低笑。

恁潘郎、丝鬓早凋,彩云易灭空懊恼。

待浇来、絮酒深深,艳影薶芳草。

(0)

荷叶杯八首·其一

花浦。翠烟香雨。吴女。听吹箫。细蛾攒绿倚轻桨。

闲想。背红桥。

(0)

倦寻芳

画梁乳燕,飞下银屏,偷说春去。

晓起余寒,犹卷一帘残絮。

倚桐阴,簪杏子,簇盘樱笋初尝处。

早思量,整轻纨月扇,单绡烟缕。

被东皇、裁花剪柳,惹得人儿,消瘦如许。

暗祝薰风,吹展两蛾愁聚。

嫩绿新遮芳草陌,落红净洗香林雨。

又生憎,书厌厌、绣针慵度。

(0)

一络索二首·其二

双扇题诗愁别意。碧筠新制。

几年风雨泣湘江,染尽了、斑斑泪。误纳佳人袖里。

怕添憔悴。索还未许但须藏,慎莫展、相思字。

(0)

南柯子十三首·其五

碎绮裁春色,明霞晕玉容。小楼人醉倚东风。

记得软杨丝里,一枝红。

(0)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十八

一剪轻风一片霞。玉钩新月画帘斜。

柳条纤软不胜鸦。

暧褪锦衾微见雪,香霏绡幔欲笼花。

可怜春梦落天涯。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