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过卢沟简夏尚书》
《重过卢沟简夏尚书》全文
明 / 胡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凌空高起玉梁横,万古桑干水自清。

文轨会同当盛世,山河表里壮神京。

几株细柳藏莺啭,一路飞花送马行。

今日重来迎鹤驾,春风陌上接珂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卢沟桥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以及诗人重访此地时的感慨。首联“凌空高起玉梁横,万古桑干水自清”以“玉梁”形容卢沟桥的高雅与精美,同时点出桑干河水的清澈永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颔联“文轨会同当盛世,山河表里壮神京”则将卢沟桥置于历史宏图之中,强调其作为连接不同文化与时代的桥梁,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同时也强化了北京作为京城的雄伟形象。

颈联“几株细柳藏莺啭,一路飞花送马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细柳轻摇,莺啼婉转,飞花飘落,马蹄声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行旅图,既体现了季节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流转与前行。

尾联“今日重来迎鹤驾,春风陌上接珂声”表达了诗人对故地重游的感慨与期待。在春风拂面的乡间小路上,仿佛能听到远行归来的鹤鸣与马车的珂声,这种想象中的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怀旧之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卢沟桥的自然美景和历史地位,还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胡俨

胡俨
朝代:明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同时擅长书画,著有《颐庵文选》、《胡氏杂说》。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猜你喜欢

峡山留别何龙友邓伯乔陈彝庚朱惟四诸子

平生性僻耽山水,意气兼怀方外士。

生长何郎共里闾,密缔风期亦如此。

社结词林盟邓君,酒德诗情称并美。

于时中宿有朱生,相逢肝胆便相倾。

为予首道中宿之高士,山人复得陈彝庚。

物外交游怀既洽,遂厌中区何窘窄。

五岳三山已订缘,无心误走长安陌。

牛革宁堪系懒身,投閒几作归欤客。

白云松台杖屦无不到,罗浮西樵秘箓灵文俱搜索。

荏苒皇华三阅秋,驱车强复蓟门游。

何郎情深桃花水,为轻千里送行舟。

因过峡口停兰桨,三子联翩来命访。

振衣未异昔年游,执手真成意外想。

对酒宵宵话素心,探崖处处穷幽赏。

南北分飞叹路岐,岁月催人苦电驰。

我去未应为小草,君还应为念前期。

山灵莫漫悲猿鹤,自识富贵场中烟霞骨相儿。

嘱付山僧暂锁云林与萝牖,待我重来相与共伴赤松师。

(0)

送陈子明归省

我昔读书仙石城,与君一见快平生。

别来荏苒六七载,自结烟霞物外盟。

宾鸿社燕遥相望,剡曲多君移雪舫。

春来水国百花开,舍北舍南俱共往。

遂令意气转雄飞,登坛鞭弭托驱驰。

看花题鸟怀俱适,玩水登山乐忘归。

自许襟期真不负,那知风雨易前期。

浊醪几向习池尽,白日不为鲁阳挥。

朔风一夜寒江阁,吹君归梦绕乡国,脂车秣马不迟回。

执手歌骊空索寞,满眼江梅未著花,赠行虚折一枝斜。

花开后会谁同赏,翘首三城隔暮霞。

(0)

圯上怀留侯

骊颔不探珠,空拳不搏虎。

如何张子房,愤激不返顾。

危哉博浪椎,幸脱秦刀俎。

鬼神发素书,授以圯桥父。

六韬运奇筹,亡秦而蹙楚。

区区一片心,侯封非所慕。

长谢隆准公,终逐赤松去。

千载迹未陈,经行景高矩。

(0)

白云洞

坠危意几疲,遘奇情乍适。

所遘非一态,风日饶异色。

登陟未忍竟,徬徨坐水石。

冥搜意转增,乃穷神怪极。

木末度孤亭,穿云及山眷。

蒙泉有妙理,泠泠分崖滴。

万丈长虹垂,阴岩寒气逼。

穴石流逾驶,泛觞界为席。

念奢希遍收,耳目时若失。

彼美应有托,予来乃无得。

日夕逐侣归,徘徊意不释。

(0)

戴公纶

戴子含芳姿,婉彼幽兰质。

采在水一方,晤言结同室。

习习惠风扬,美誉云端溢。

荣华岂不好,而乃耽著述。

伸纸弄柔翰,冥心如有失。

古道当告谁,徬徨求侣匹。

去去东流水,杳杳西倾日。

努力振斯文,贻彼后死得。

(0)

山中即事

静处不知晓,晏眠人未醒。

凉生一夜雨,洗出四山青。

蝉影隔深竹,云光留小亭。

寂然浑无事,起读太玄经。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