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疆自白沟,中华沦没几春秋。
堪怜不夜临关月,兵照燕云十六州。
南北分疆自白沟,中华沦没几春秋。
堪怜不夜临关月,兵照燕云十六州。
这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情感,描绘了南北分裂、国家沦陷的痛苦景象。首句“南北分疆自白沟”,简洁有力地勾勒出历史转折点——白沟之战后,中原与北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疆界划分,暗示了国家分裂的开始。
“中华沦没几春秋”一句,将时间的跨度与国家的衰败联系起来,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深切哀悼。这里的“中华”不仅指代当时的中原地区,也暗含着对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怀。
“堪怜不夜临关月,兵照燕云十六州。”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壮阔的氛围。月光下的边关,静谧而又孤寂,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兵照燕云十六州”则直接指向了战争的范围与影响,燕云十六州作为北方的战略要地,其被兵火所及,象征着国家大片领土的丧失,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和国家版图的巨大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的反思之作,也是对和平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