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
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
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
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
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
这首诗描绘了南康公署的宁静与简朴。诗人以“城荒民俗简,理事日恒馀”开篇,点明了环境的荒凉与事务的稀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寂寂公门静,苍苍高树疏”进一步渲染了公署的寂静与自然的辽阔,高树疏影,更添几分幽深之感。
“庭阴深昼晚,山气淡秋初”两句,将视线转向庭院与远处的山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庭院的阴影在长长的白昼之后显得更深邃,而远处的山气则在初秋的淡雅中弥漫开来,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迹有浮名累,心空自宴如”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与内心的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外界有所牵累,内心却能保持宁静与满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
人定朱门尚未开,初星粲粲照人回。
此时寒食无烟火,花柳苍苍月欲来。
纷纷忽降当元曾,著物轻明似月华。
狂洒玉墀初散絮,密黏宫树未妨花。
迥封双阙千寻峭,冷压南山万仞斜。
宁意传来中使出,御题先赐老僧家。
纂尧灵命启,灭楚馀闰终。
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
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
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
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
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树碑留故邑,抗殿表祠宫。
沐兰祈泗上,谒帝动深衷。
英威肃如在,文物杳成空。
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萧索阴云晚,长川起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