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箱积案欲何如,误尽苍生半属渠。
陆贽外谁无负学,皋陶前是读何书。
凿开素朴惟三画,斲碎真淳遂五车。
安得六经行世外,民风尽返结绳初。
盈箱积案欲何如,误尽苍生半属渠。
陆贽外谁无负学,皋陶前是读何书。
凿开素朴惟三画,斲碎真淳遂五车。
安得六经行世外,民风尽返结绳初。
这首诗《掩卷》由宋代诗人毛珝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批判,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联“盈箱积案欲何如,误尽苍生半属渠。”以“盈箱积案”描绘出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案牍,暗示了知识与政务的繁重,同时也暗含了对这些知识与政务是否真正有益于民众的疑问,指出它们可能误导了国家的治理,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颔联“陆贽外谁无负学,皋陶前是读何书。”通过对比陆贽(唐代名臣,以清正廉洁著称)和其他官员,表达了对知识运用的反思。陆贽以其学识和道德操守为世人称颂,而其他官员在知识与道德上的表现则令人质疑,暗示了知识与道德的缺失可能导致官员的失职。
颈联“凿开素朴惟三画,斲碎真淳遂五车。”进一步探讨了知识与真理的关系。三画代表原始的朴素真理,五车则象征复杂繁琐的知识。这一联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知识而忽视本质真理的批评,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回归简单与纯粹。
尾联“安得六经行世外,民风尽返结绳初。”提出了理想的社会状态——如果能够将儒家经典(六经)的教义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那么民众的风气将会回到最原始、最朴实的状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恢复社会道德风尚、回归自然本真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知识、道德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忧虑。
建溪雷信催雪雨,雀舌初生毛半竖。
旋吹赐火试新茶,谏议元是赏音人。
分来粟粒奇芳具,独许诗肠知此味。
自从陆氏著新经,初觉松涛忽泉沸。
黄金价重起西巴,紫笋香浮播押衙。
玉乳碾尘消酒渴,月团飞凤破淫哇。
君歌明珠艳,我和欲垂鉴。
君斗早战酣,我亦思鸣剑。
乃知草木才可荐,今古贤愚同口羡。
嗟予性僻为吟苦,梦回昼漏初惊午。
七碗洗尽,万斛愁苦。
燕山八月天气寒,北风卷地百草乾。
送君南浦心翻覆,玉壶醉倒葡萄绿。
酒阑日暮车遥遥,马蹄踯蹢嘶且骄。
君才本是天闲骥,胡为飞挽千里万里空招摇。
我闻古人敬其职,寅奔内外无时息。
英豪直欲追前修,肯与今人较劳逸。
君不见刘士安,排山干海忘寝餐,神输鞭算天下难。
国赋不匮民亦宽,至今耿耿人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