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非乐也,乐惟道义。匪哲弗居,孰云细事。
室如悬磬,俯仰无愧。终身欣然,何忧何惧。
矧伊吾人,宗自西方。一饭候晷,三宿于桑。
彼上人者,如圭如璋。肆求懿德,其居允臧。
载瞻其居,有琴有书。亦有嘉宾,来与我娱。
草衣藜羹,屡空晏如。从吾所好,有乐只且。
往有钟鼎,弗慎弗守。彼有荣观,弗图弗究。
沦胥以亡,亦孔之丑。我作是诗,以咏座右。
贫非乐也,乐惟道义。匪哲弗居,孰云细事。
室如悬磬,俯仰无愧。终身欣然,何忧何惧。
矧伊吾人,宗自西方。一饭候晷,三宿于桑。
彼上人者,如圭如璋。肆求懿德,其居允臧。
载瞻其居,有琴有书。亦有嘉宾,来与我娱。
草衣藜羹,屡空晏如。从吾所好,有乐只且。
往有钟鼎,弗慎弗守。彼有荣观,弗图弗究。
沦胥以亡,亦孔之丑。我作是诗,以咏座右。
这首诗名为《圭复庵贫乐斋》,是明代僧人释妙声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贫苦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道义的坚守。他认为贫穷并非快乐的源泉,真正的快乐在于遵循道义,只有贤哲才能理解并实践这一点,视清贫为小事。诗中描绘了诗人虽生活简朴,但内心坦荡,无愧于天地,感到终身欣然,没有忧虑和恐惧。
诗人强调自己来自西方(佛教的象征),即使生活简朴,如一日只有一餐,夜晚在桑树下休息,仍能尊敬上人,追求美德,居处虽然简单,但有琴书相伴,还有友人来访共度欢乐时光。他享受草衣藜羹的清贫生活,随心所欲,不贪图物质的富足。
然而,诗中也批评了那些不珍惜现有,追求荣华富贵却最终导致衰败的人,认为这种行为极其可耻。诗人以此诗自警,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坚持贫而乐道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道义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欣赏。
顽钝世推鄙,而君偏切磋。
借神观有漏,骑气到无何。
昔共饮临汝,今同家汩罗。
衡门似长吉,轩盖几时过。
浊流一千里,快泻如建瓴。
解舟东湾桥,昼夜不得停。
忽惊万顷碧,一举当眼青。
自推舴艋窗,出步杨柳汀。
精神觉萧散,鹤雏生翅翎。
僧伽坐阅世,层崖登青冥。
生涯亦何有,随处悬盂瓶。
洗心依老宿,湛意终残经。
回头大梁梦,尘迹俱凋零。
余亦厌久客,行趁东扬舲。
会宿淮山阳,话此遭熏蒸。
看君新句法,霜刀新发硎。
蜀客快剧谈,风味出讥诮。
众中闻巴音,必往就一笑。
道人西蜀来,风度又高妙。
吾家长头郎,高蹈万物表。
平生少推可,说子不知了。
吾初意魁梧,一见殊短小。
篝灯款夜语,每每犯吾料。
貌和华林风,气爽霜天晓。
坐令岑寂中,绝尘追騕袅。
君看显与讷,出蜀亦同调。
竟如众星月,声光泼云峤。
子亦当加鞭,岁月一过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