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其二》
《秋夜·其二》全文
宋 / 丘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纷纷败叶已辞林,四顾凄凉夜色深。

月伴征人惊梦枕,风摇戌妇捣衣砧。

失群孤雁千山影,无数寒虫四壁音。

满目乾坤都是恨,头毛白尽更愁吟。

(0)
注释
纷纷:形容落叶很多,连续不断。
败叶:枯黄凋落的树叶。
辞林:离开树林,落下。
四顾:向四周看。
凄凉:冷清、悲凉。
月伴:月光照耀。
征人:远行的士兵。
惊梦枕:惊醒梦中的士兵。
风摇:风吹动。
戌妇:守边的妇女。
失群孤雁:独自飞翔的大雁。
千山影:群山的倒影。
无数寒虫:众多寒冷的昆虫。
四壁音:墙壁间的各种声音。
满目:满眼所见。
乾坤:天地,这里指世界。
头毛白尽:头发全白。
愁吟:忧郁地吟唱。
翻译
落叶纷纷已经离开树林,四周景象凄凉夜晚深沉。
月光陪伴着远行士兵,惊扰了他的梦境,风摇动着戍妇的捣衣石砧声。
离群的孤雁在群山中留下孤单身影,无数寒冷的虫鸣回荡在四壁间。
眼前的世界充满哀怨,头发都白了,愁苦的吟唱更加深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晚景象,充满了凄凉和孤寂之感。"纷纷败叶已辞林"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树木在秋风中失去了繁茂的叶子,给人以萧瑟、荒凉之感。接着"四顾凄凉夜色深"则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在广阔而深邃的夜色中感到一种无边际的孤独。

"月伴征人惊梦枕"一句通过月光陪伴远行的人,映照出他们梦中惊醒的情景,这里的"惊梦枕"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忧虑。紧接着"风摇戌妇捣衣砧"则展现了家中老妇在秋夜里忙于纺织,风声伴随着她手中的衣砧声,传递出一种生活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

诗人通过"失群孤雁千山影"表达了自己与集体脱节的孤独感受,那些飞行在高空中、已经迷失方向的孤雁,在无尽的山影中显得格外凄美。"无数寒虫四壁音"则是秋夜中的背景声,细小的生命在冷清的墙壁间发出微弱的声音,更增添了整体氛围的寂静与悲凉。

最后两句"满目乾坤都是恨,头毛白尽更愁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深怨恨,以及随着岁月流逝、头发斑白而生的更多忧虑。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秋夜的场景,将个人的悲哀与宇宙之大相连,形成了一种深远的哲思。

作者介绍

丘葵
朝代:宋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猜你喜欢

述感十五首·其十二

福极频移柄,明良久失图。

匠材违矩度,博局转枭卢。

宝鼎宗周器,玄圭大禹谟。

万方俱有间,九贡近来无。

(0)

咏怀旧隐十五首·其十

故园谁识主,曝背已忘君。

雾雨鸡豚社,寒山鹿豕群。

池分涧底水,圃斸垄头云。

茅屋知堪赋,长歌对夕曛。

(0)

寿宁堂诗为冀宁耿氏作·其七

既曰寿只,实在宁只。夙夜凊温,庶其敬止。

(0)

庆原堂诗为萍乡刘氏作·其四

福庆之实,既坚既栗。晔晔灵芝,毓秀于室。

(0)

极高明亭诗为曾以敬作·其一

春木载荣,朝阳孔曦。悠悠白云,华盖之西。

(0)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其十二翻经台

石函朱机曙云中,云散台高万象空。

枝重有时来白鸟,雨残无处著晴虹。

血书贝叶三年碧,秋入萝衣半袂红。

几度山人同听法,翠微深处石池龙。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