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
春晴山鸟语,日暮洞云归。
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
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
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
春晴山鸟语,日暮洞云归。
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
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首句“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引人深思,万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接着,“春晴山鸟语,日暮洞云归”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鸟鸣与傍晚云归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着生命的流转与和谐。后两句“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则进一步探讨了个体与宇宙、心灵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指出个体的存在与宇宙的运行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最后,“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表达了诗人渴望与理解者共同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体现了对精神层面交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宋代禅宗思想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宇宙、生命、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时光如箭递相催,三春竟过夏方来。
红英渐落幽三径,绿叶初肥映翠苔。
太息劳生同若梦,四十年华轻断送。
譬如朝露最伤情,且趁年光免嘲弄。
阳和布泽满丘墟,黄鸟声啼自卷舒。
闻声自可娱清昼,何必嗟嘘向敝庐。
独念须眉惊渐老,事业无成悲潦倒。
旷志深沉似碧潭,孤情磊落如芳草。
惜春还作送春游,片刻风光未易酬。
妙绪清言成韵会,飞觞举盏涤离愁。
良会弗长随往迹,转盼须臾即宿昔。
古人秉烛非清狂,吾辈好把时光惜。
高致想江湖,当庭植小芦。
清风时自至,绿竹兴何殊。
溉灌情偏重,琴尊赏不孤。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冷火不再然,事成难重言。
我苦不惮烦,兴言念丘园。
丘园未得归,行田县西原。
暑雨沾我衣,莱芜绊我辕。
熊罴百万众,未易轻营屯。
东征到洪道,折柳临津门。
峨峨凤皇台,墟吴际荒村。
南湖湛沦漪,㵿渺波澜翻。
路回溪谷间,子规叫烦冤。
流血良自悲,谁念望帝魂。
不羞五斗腰,折支别驾尊。
松门故乡类,去路驰且奔。
羽书如流星,万室崇屏藩。
荒凉旧村氓,亿兆不一存。
哀声听杜宇,侧耳心昏昏。
山泽久已竭,职死何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