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
幽人百虑空,独立听鸣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
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
幽人百虑空,独立听鸣壑。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景象,通过对芳洲、面林、山响、疏泉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
“芳洲面林薄,山响疏泉落。”开篇两句,便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芳洲即花之洲,面对着稀疏而雅致的林木,其间传来阵阵山响和潺潺泉声,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小绿缀肥梅,疏青陨惊箨。”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景物进行细部描绘。小而翠绿的枝叶间点缀着肥硕的梅花,而疏朗的青苔中偶尔可见几株挺立的竹子,这些生动的形象,不仅丰富了画面,更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周遭不盈丈,思与江湖廓。”诗人在这片小天地中,却又不禁思考起更为广阔的世界。尽管周围不过数尺之地,但心中的江湖却无边无际,这种对比强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向往。
“幽人百虑空,独立听鸣壑。”在这自然界中,诗人自称为“幽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情怀。百般思绪仿佛都已消散,只剩下对自然之声的倾听,这种境界,宛如禅宗中的“心静则万物皆善”。
“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鱼乐。”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庄子·大智若愚》中“庄周梦蝶”故事的呼应。在这里,“物我”二字,既可以理解为自然与自我的合一,也可解作忘却了自我和外界事物之分。何必去追问鱼儿在水中的快乐呢?因为在这种忘我的境界中,自身的喜悦与大自然的和谐已然融为一体。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生动的景象描写、深邃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若有佳人兮下罗山,梅花兮为颜。
何之兮庾关,返乎金马兮佩珊珊。
猿鹤喜其见世兮,鹓鹭让其崇班。
立乎云霄之上兮,恍乎烟霞之间。
歌风兮可即,威仪兮不可攀。
螭头翰墨兮春方寒,赋草兮漫漫。
何以慰之乎苍生兮,庶几君子之遑安。